編者按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7月30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召開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來自北京、上海、武漢等地的專家學者應邀參會,圍繞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展開深入研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話了部分與會專家。
對話專家
徐艷國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
肖偉光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
杜志章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葉學平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在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中深化對改革的規律性認識
記者: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闡釋要以深入研究為基礎,研究深入,闡釋才能透徹。”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如何在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上發力?
徐艷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動員、總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黨的歷史上又一重要綱領性文獻。
改革研究既是政治咨詢,也是學術咨詢。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七個方面。300多項改革舉措都圍繞這七個方面展開。從研究的角度看,我們的焦點也要對準這七個方面。同時,七個方面也是一個整體,要注重系統集成式的研究。
改革事項既具有理論的前沿特色,也具有實踐的前沿特色。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一方面,要從基礎研究的角度,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學理化闡釋,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助力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要從應用研究的角度,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湖北實踐的研究總結,更好助力湖北推動黨中央部署的系列改革事項落實落地。
記者:《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重大原則。如何理解和把握“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實踐要求?
肖偉光:“六個堅持”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六個堅持”有機統一主要體現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價值導向,堅持守正創新是顯著標識,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是內在要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重要保障,堅持系統觀念是基礎方法。
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順利進行并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證。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是14億多人口的現代化,“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也是難度最大的現代化”。再大的成就除以14億多人、再小的問題乘以14億多人,一大一小之間,是“治大國”之重、是“破藩籬” 之艱。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并不等于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創新也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在創新的過程中守正,才能避免故步自封,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只有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才能堅持正確方向,推動改革蹄疾步穩、行穩致遠。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只有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才能以顯著制度優勢、強大制度效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航船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增強改革的穿透力離不開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進一步。有效消弭改革的“破”與法治的“守”之間的張力,把改革的“變”和法治的“定”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以法治固本強基護佑改革大業順利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必須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以守正為創新凝心鑄魂,以創新為守正注入活力
記者: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許多領域,守正創新都是被反復強調的重要一點。如何理解堅持守正創新這一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中國化、時代化表達?
杜志章:“守正”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條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這兩個基本點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改革開放的前提和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另一方面,堅持改革開放必須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正確方向,也就是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為了要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而不是批判和否定社會主義,更不是改旗易幟、另起爐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所在。
“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提出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這也是為什么說“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重要原因。回顧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都是以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并通過改革創新來解決主要矛盾而不斷推進的。
肖偉光:全面深化改革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問題意識、強化問題導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這樣才能在守正中創新。
傳統和現代、新和舊都是相對的,也是辯證的。比如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質態,而非簡單的業態。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盲目求新、以新汰舊,把傳統產業當作“低端產業”“過時產業”簡單退出,會造成產業空心化或產業斷層。傳統產業不一定是落后產業,經過科技賦能、轉型升級,同樣能夠孕育新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新質生產力不可能憑空產生,也需要實體經濟支撐。這里面,我們也要把握守正與創新的關系,不能要了這頭,丟了那頭。
“牛鼻子”的牽引作用具有方向性、一致性、動力性
記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何以重要?
葉學平: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牽”代表了經濟體制改革提供的實際力量和動力,而“引”則代表了改革所帶來的方向性指導和目標設定。兩者相互配合,共同實現經濟體制改革對整體經濟的驅動和引導。
“牽引”具有方向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凸顯了經濟體制改革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未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因此,通過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就成為我國各項工作的一個重點。
“牽引”具有一致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不僅僅限于經濟領域,也需要生態環境保護、公共產品供給等一系列其他領域的發展作為配套,這就意味著經濟體制改革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發展目標上具有一致性。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是確保經濟體制改革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前提。
“牽引”具有動力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斷調整和優化利益分配格局的過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敗,影響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敗。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確保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利益分配格局變化契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這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穩步向前所要回答的深層命題。
記者: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要解決哪些問題?
葉學平: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真正做到讓市場的歸市場,讓政府的歸政府,讓“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協同發力,確保各項重點改革任務順利推進。
正確處理經濟體制改革與其他領域改革的關系,使牽引更“準”。過去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改革提供借鑒,少走彎路。經濟體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增強了人們對深化其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領域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經濟體制改革的許多內容貫穿于其他領域改革。
明晰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的目的,使牽引更“好”。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把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經濟體制改革各個環節,從人民利益出發謀思路、定舉措、抓落實,敢于向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叫板”,讓群眾為改革“叫好”。
總之,市場機制順暢了、市場體系完善了,突出問題解決了、人民群眾滿意了,改革就更深入推進了,發展質量就更高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丹 整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地評線】東湖評論:讀懂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下一篇:
石泰峰: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宣傳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中央網信辦總工程師,各局各單位副處級以上干部,各省(區、市)、計...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盯工程施工、市場商場、高層建筑、高速橋梁等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常態化長效...
會議強調,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帶頭學習好、領會好全會精神,精心組織宣傳報道,廣泛開展集中宣講,深化理論研究闡釋,積極開...
7月22日,省政協召開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會議。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
陳吉寧還來到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與來自社區、企業、學校的基層一線代表開展交流互動,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
28日,孟祥鋒到襄陽市襄城區檀溪湖社區檀溪新居小區開展宣講,并與基層群眾代表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黨建引...
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深入謀劃武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思路舉措,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咸寧網訊記者阮智愚報道:7月23日,市政協召開黨組會議,專題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梁細林主...
要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實施穩增長、強科技、壯產業、防風險、惠民生五大行動,持續鞏固和...
8月2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宣講團宜昌報告會舉行。當天,劉海軍還深入企業與企業員工代表宣講,并就大家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