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4專題 >>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 正文

湖北團隊奮斗近30年,讓中國衛星跳動“中國心率” 45個“湖北造”銣原子鐘服役北斗三號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24-09-18 16:42

梅剛華在原子鐘整機調試間工作。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中國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75年來,中國經濟影響力持續提升,成功邁進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湖北立足雄厚的工業基礎,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一批“中國芯”帶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即日起,湖北日報開設“奮進強國路 澎湃中國芯”專欄,展現湖北人民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拼搏作為,見證中國式現代化偉大成果。

“日常使用的時鐘如果每天快慢幾秒,計時精度就算很高了。但是一臺銣原子鐘,每天的計時誤差可能只有百億分之幾秒。”9月10日上午,在位于武漢的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著名原子鐘專家梅剛華研究員這樣形容原子鐘的精度。

他的面前,是一個鞋盒大小的金色盒子。這個盒子正是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每天計時誤差不超過百億分之三秒的“時間魔盒”,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心臟”。

為讓這顆北斗“心臟”跳出“中國心率”,梅剛華和團隊奮斗了近30年。“現在的北斗三號衛星上,裝備了45個我們的銣原子鐘!”梅剛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歐美技術封鎖,倒逼湖北科學家自主研發

“做不出原子鐘,北斗系統就建不成。”北斗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這樣界定原子鐘的關鍵作用。

原子鐘是基于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電子在不同的能級之間躍遷時,會釋放特定頻率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的頻率是固定的,不受外界干擾,因此可以用來作為時間標準。

梅剛華說,日常生活中,大家或許感受不到原子鐘的存在,然而正是依靠原子鐘的計時精度,讓人類每一場競賽、每一次衛星發射,乃至金融市場的每一筆交易,都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精準坐標。

星載原子鐘是北斗的“心臟”,卻一度是北斗人的“心病”。

1985年,梅剛華從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簡稱“武漢物數所”,精密測量院前身)。武漢物數所是我國最早開展原子鐘研究的單位,也是梅剛華“夢開始的地方”。

梅剛華早期從事了10年的原子物理基礎研究。他由此獲得博士學位,也練就了扎實的原子鐘技術研究基本功。

20世紀90年代,我國制定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能否實現原子鐘技術突破,關系到北斗系統建設的成敗。當時,星載原子鐘技術僅為少數西方國家所掌握,在我國屬于技術空白。星載原子鐘機理復雜、技術難度極大,要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1997年,梅剛華團隊接下研制北斗星載銣原子鐘的任務。此時,歐美國家已經先行了近30年。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銣鐘的精度跟西方發達國家比差了將近100倍。在可靠性、壽命、衛星環境適應性方面,更是連設計概念都沒有,差不多是一片空白。”面對歐美的技術封鎖,梅剛華明白,只能走自主研發這一條路。

越是關鍵,就越要去攻克

從核心部件突破!

微波腔是銣原子鐘的核心部件。在深入研究現有技術局限性的基礎上,他創新性地提出,利用一個開槽管結構,可能大大改善微波腔的性能。但是,在一個膠卷大小的開槽管上開幾個槽,槽的寬度是多少,長度是多少,當時沒有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他只能憑經驗一點點嘗試,一個個參數摸索。歷經無數日夜、反復試驗,試驗品竟裝滿了幾抽屜。

終于,憑借著不服輸的倔強,梅剛華成功研制開槽管微波腔,奠定了銣鐘高穩定度和小型化技術基礎。國內權威專家認為該技術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原子鐘方面作出的“不可多得的創新性貢獻”。

攻克第一道難關后,梅剛華又把目標鎖定在銣光譜燈上,這是銣鐘的另一個核心部件。普通的譜燈光強起伏大,銣樣品消耗快,且無法在衛星的真空環境下工作。梅剛華帶領團隊通過無數次試驗,發明了一種新型光譜燈,能夠在真空條件下長期穩定工作,克服了限制銣鐘壽命和衛星環境適應性的主要障礙。

2018年11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的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八、第十九顆組網衛星,首次裝載了精密測量院研制的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這是梅剛華團隊為北斗研制的第三代銣鐘,性能指標超越GPS系統的同類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可為北斗系統提供分米級定位能力。

回顧那段自力更生的歲月,梅剛華感嘆:“一味地跟從,最多跟別人做得一樣好;要超越別人,就必須創新。什么東西難你就得干什么,越是覺得那個東西關鍵,你就越是要去攻克。”

今年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梅剛華團隊完成的“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載銣原子鐘技術實現與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梅剛華團隊繼2015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之后,再次獲得國家科技獎表彰。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遠安:“聯村共建”聚合力謀振興
下一篇: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中國成立75周年文化發展成就綜述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