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胡巧
掌上咸寧報道
竹雕、剪紙、打鐵、蛋雕、中醫義診、磚茶、端午習俗……
6月9日,細雨飛柳,鑼鼓喧天,人流如潮。咸安區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在高橋鎮網紅河畔的鄉村客廳熱鬧舉行,千余村民冒雨趕非遺文化市集。
活動主題是“保護傳承非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通過非遺產品靜態展示、手工技藝教學體驗、中醫康復理療等方式展示非遺特色,讓市民和游客體驗非遺魅力。目前,全區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非遺項目5項、市級非遺項目14項、區級非遺項目58項。
“開鑼啰……”,隨著高橋鎮村民“麻花哥”的一聲高呼,市級非遺項目《高橋鑼鼓》邀請賽火熱開場。來自全區各鄉鎮街道場的14支鑼鼓代表隊精神抖擻,各顯神通。
盡管下著小雨,但臺上鼓聲雷動,臺下掌聲不斷,現場人氣爆棚。經過激烈角逐,最終高橋鎮代表隊獲得一等獎,汀泗橋鎮、大幕鄉代表隊獲得二等獎,桂花鎮、橫溝橋鎮、浮山街道代表隊獲得三等獎。
現揚還為咸安區2023年第五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咸安蛋雕》《張氏打鐵技藝》《程氏推拿》《十六莊門接東平王感恩民俗》、2021年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咸安山歌》《殷氏正骨療法》《大幕高腔戲》《高橋民俗鑼鼓》、2020年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徐氏結石病祖傳療法》進行授牌。
一邊是主會場鑼鼓振天響,另一邊集散中心里非遺市集里也是人頭攢動。
“這個活動給非遺傳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藝的機會,慕名前來咨詢了解蛋雕制作過程的游客很多,還有好多購買了作為家中裝飾點綴。”蛋雕技藝傳承人續恒成就感拉滿。
因臨近端午節,市集還專門設置端午民俗展臺,志愿者為游客做蛋兜、包粽子,送上端午祝福。
“這次端午節,我與家人一起來景區游玩,沒想到碰到非遺活動,讓我沉浸式體驗一把咸安區非遺特色,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游客胡女士高興地說,今后要多帶孩子了解本土的非遺文化。
“我作為咸安山歌的傳承人,非常喜歡唱本土山歌。”農民網紅游新德現場獻唱自己改編的歌曲《我在網紅河等你》,與游客互動熱烈。
“按照氛圍打造、沉浸體驗、特色產品相結合的方式,讓非遺項目融入特色景區、美食、文創載體中,增強節慶文化氛圍。”區文旅局長李子牛介紹,將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展銷活動,賦能鄉村振興,放大產業輻射,打造“可看、可觀、可體驗、可感受”的全方位體驗模式,提升咸安非遺特色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責編:劉念
編輯:劉念
上一篇:
咸安鳳凰社區: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過端午
下一篇:
咸安橫溝橋鎮:濃情悅端午,“粽”享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