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安區高橋鎮高橋廣場歌聲嘹亮,熱鬧非凡,“春到萬家——迎龍年過大節”咸寧市2024年“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在這里舉行,帶著鄉土氣息的文藝表演、送春聯字畫、非遺圖文展、特產展銷等活動,為群眾營造了歡樂祥和的春節氛圍……
最近幾年,除了央視春晚、地方衛視春晚,越來越多的“村晚”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村晚”增添了年味,烘托了喜慶氣氛,是培育、宣傳鄉村文化的重要平臺,成為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盛宴”。
鄉村振興既是物質的振興,也是精神文化的振興。當前,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一些農村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青壯年人口外流現象,不僅影響當地經濟發展,鄉村文化也面臨缺乏傳承的困境。鄉村居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還給陳規陋習以可乘之機。推動鄉村振興,不僅要讓農村居民告別“物質貧困”,還要讓他們告別“精神貧困”,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辦好“村晚”,更好地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進一步辦好“村晚”,需要政府主導,完善“上下聯動”的社會參與機制。近年來,各地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不僅文旅部門發力,還聯動各系統各部門出力,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通過群眾參與自下而上,發揮組織力量自上而下,打通“村晚”在宣傳、演出過程中的各種梗阻,讓“村晚”的知名度、覆蓋面、專業度不斷提升。
進一步辦好“村晚”,需要層層動員,激發“鄉村沃土”的文化內生動力。“村晚”舞臺在鄉村,在民間。農村和農民是不變的主角,群眾文化底色是“村晚”的天然基因。一臺臺“村晚”,飽含濃濃鄉情、悠悠鄉愁、深深鄉愿,是基層百姓精神面貌的生動體現。要提高群眾參與度,讓群眾不僅當觀眾也要當演員,通過“村晚”把文化能人、有專長的文化人才、文藝愛好者集聚起來,深扎鄉村這片沃土。
進一步辦好“村晚”,需要堅持內容為王,樹牢“匠心獨運”的特色文化招牌。“村晚”不僅要“接地氣”,也要“水準高”。要因地制宜擺脫固定的“村晚”節目單,建立“村晚”標識、資源庫、人才庫、合作伙伴庫等,讓“村晚”更多地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
“村晚”不只是一場綜藝晚會,也不僅是民間民俗活動的再現,而是人民與文化的一種雙向奔赴。辦好“村晚”,有助于廣大群眾,在物質的富足之上,實現精神的富有。
(暖風吹)
編輯:hefan
上一篇:
咸安大幕鄉千余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
下一篇:
咸安區浮山街道書臺社區 紅色驛站暖意濃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