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一生清廉儉樸,甘于清苦,堅持為患者救治施藥而‘不取值’,給無錢看病的患者無償贈藥。他以居家‘戒奢靡,崇勤儉’約束家人,清廉家風潤澤子孫……”一到節假日,蘄春縣李時珍紀念館內就擠滿前來參觀的人群,游客們一邊參觀中醫藥材展覽,一邊聆聽講解員講述李時珍廉潔行醫、清廉家風故事,感悟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潛移默化接受醫廉文化熏陶。
近年來,蘄春縣紀委監委堅持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和紅色資源中的廉潔元素,拓展陣地載體、豐富內涵形式,積極打造醫廉文化、紅廉文化、家風文化等本地特色品牌,持續提升廉潔文化的感染力、影響力,推動學廉崇廉尚廉踐廉在蘄陽大地蔚然成風。
蘄春是明代醫圣李時珍的故鄉,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該縣紀委監將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新時代廉潔文化緊密結合,巧妙運用中醫廉理理念,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聯合相關部門,精心拍攝《醫者志精誠 家風傳古今》《當歸》《路》等廉潔短視頻,大力傳播醫廉文化,根植廉潔理念。結合清廉醫院建設,督促全縣各級醫院充分利用“室、路、廊、墻、場”等場地,以展板、宣傳欄、文化墻等載體,打造“未病先防”“扶正祛邪”“藥語廉心”“望聞問切”“廉潔處方”等獨具特色的醫廉文化宣傳陣地,讓廣大患者和醫護人員了解中醫文化的同時,沐浴廉潔清風,讓醫廉文化浸潤人心,滋養醫者廉心。
盤活本地文化資源,打造廉潔文化精品。該縣紀委監委以北宋廉吏吳瑛、革命先烈董毓華、梁桂華等本地歷史人物廉潔事跡為素材,創作黃梅戲曲《兩袖清風》、舞臺劇《響水崖》《蘄陽先烈》等一批原創廉政文藝節目。采取“線上直播+線下巡演”的方式,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干部群眾在鮮活生動的文藝作品中浸潤心靈、弘揚正氣。依托蘄春縣烈士陵園、高山鋪清水河戰役紀念館、董毓華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融入紅廉文化元素,展示紅廉文化歷史,編發紅廉文化讀本,講好《牽馬道歉》《夜宿稻草》《一袋糯米》等紅廉故事。
該縣紀委監委還將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和家風建設相融合,創新提出家庭助廉“八必問”理念,拍攝家庭助廉“八必問”廉政微電影,發放家庭助廉“八必問”提醒卡,引導干部家屬當好“廉內助”。同時豐富活動形式,積極開展家規家訓征集、好家風故事宣講、清廉家庭評選、廉情寄語書寫、廉政家訪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家庭助廉活動,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及家屬培育傳承清廉家風,建設清廉家庭。(蘄春縣紀委監委)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監利:查改治一體推進 深化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
下一篇:
長陽:靠前監督 護航高標準農田建設
近年來,該村依托優良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搶抓鄉村振興機遇,展現“古瑤第一村”的魅力,受到眾多游客的青睞。
目前,已建成44家A級景區,其中5A景區1家、4A景區13家、3A景區16家、2A景區14家,并儲備了一批有潛力的景區為“后備力量”。
對于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養老難等問題,呂建中建議用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機械等,通過打造數...
同時, 2022年通城謀劃了雋水衛生院醫養結合省級示范基地建設等5個項目,啟動了縣人民醫院醫技樓等4個項目和7個村級衛生室標...
咸寧網訊通訊員徐世聰、曹恒報道:“想不到在通山還能看到這么多老祖宗留下來文化瑰寶,讓我們中醫藥文化愛好者全面了解我國...
咸寧網訊通訊員馮超、余輝報道:“陶母退魚責子,體現了陶母剛正不阿的思想境界……”8月4日,咸安區婦聯主席王紅波前往官埠...
劉凌(通山)前幾年,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直覺告訴我,這是當下中國構建美滿家庭進而構建和諧社會所面臨的莊嚴追求,它...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報道:在動漫中感受家風文化,在短片中體會家教溫暖。有這樣一家人,他們在點滴中踐行家風,用家風守望幸福...
咸寧網訊(記者龐赟通訊員李旻媛)昨日,在全市婦聯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市婦聯向全市黨員家庭發出倡議:品讀家書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