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要思想內涵豐富,視野宏大,貫通古今,論述深刻,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彰顯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
“體”與“用”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荀子》有言:“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也。”唐代崔憬在《周易探元》說:“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明體達用”是北宋胡瑗提出的教育主張,意為要明白經義、通達政事。“體用貫通”是傳統哲學對“體”“用”結合的一種智慧表達。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高度統一,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鮮明的本體特征,突出表現為“兩個結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原創性理論貢獻。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兩個結合”的典范,從“魂脈”與“根脈”的高度彰顯了這一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習主席強調:“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又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既厚實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底蘊,又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智慧,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圍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要求,在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逐步架構起以“九個堅持”“十四個強調”“七個著力”等為主體內容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
習近平文化思想成于“體”而落于“用”,“體”彰顯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性,“用”展現了這一思想的實踐性。“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將意識形態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明確指出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習主席指出:“提高包括廣大勞動者在內的全民族文明素質,是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這要求我們必須加快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提高全社會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習主席強調:“文藝要通俗,但決不能庸俗、低俗、媚俗。”這要求我們強化文藝產品的高水平創作、高品質供給,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呈現給人民大眾。“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華文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寶。習主席將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總結為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其中包容性與和平性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宏闊的世界視野和博大的天下情懷。習主席從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出發,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出發,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倡議;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相處之道出發,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等方案,探索創立具有包容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文化思想體中有用、用中有體,“明體達用、體用貫通”體現了其辯證統一性,是本體論與方法論的高度統一、認識論與實踐論的高度統一,反映了我們黨“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堅持以理論的清醒篤實信仰的堅定、以思想的自覺引領行動的自覺。我們必須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特征,努力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譜寫新篇章。
(作者單位:海軍軍醫大學)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價值和世界意義
下一篇:
科學回答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
劉斌是良渚古城的發現者、發掘主持人,崔勇則是中國第一代水下考古隊員、南海I號考古發掘領隊……這10位學者將考古報告中的地...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基于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作者:楊共樂(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學...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張明(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人類文明...
繪畫藝術,不僅是以線條、色彩、構圖等藝術手法,表達畫家情感的藝術創作,亦是反映文明進程的重要載體。
這是一本田野考察片段的記錄,帶你回到傳統的春種、夏耕、秋收、冬藏,從中重拾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激發傳統造物在民眾生活...
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充分吸收其中...
(作者:蔣樂平,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跨湖橋文化和上山文化主要發現者、發掘者).
內容提要: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提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
數字媒體互動裝置“時空中轉站”古琴交互體驗“高山流水”主辦方供圖站在大屏幕前左右移動,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