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2專題 >> 下基層 察民情 解民憂 暖民心 >> 動態 >> 正文

“賑”心鋪實幸福路 ——通城馬港鎮丁仙村以工代賑項目探訪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4-03-14 09:45

“整個項目吸附118名村民務工投勞,為村民發放勞務報酬105萬元,村集體因此增收10萬元。”

日前,記者在通城縣馬港鎮采訪時,鎮黨委書記陳志明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該鎮丁仙村通村公路整修工程順利收官,并且收獲道路提檔升級、村民就近務工、村集體經濟壯大、村里發展后勁增強等多重效果。

整修一條山村公路,何以實現多贏局面?

“這是以工代賑示范項目,用好了以工代賑這個好政策好方法。”陳志明一語道破。

堅守“賑”的初心:

最大限度吸納村民投工投勞,實現就業增收

白云掩映下的麥窩山若隱若現,陡壁上鑿出的一條“天路”,宛如白色的“哈達”環繞山崖間。世世代代的丁仙人居住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丁仙村是馬港鎮最南端的一個行政村,與湖南省平江縣黃泥灣村交界。

“既是通村公路,也是出省通道。”說起道路改造前的情況,村黨支部書記李偉國一肚子苦水:因年久失修和山洪沖刷,自丁仙橋起至湖南界的4.8公里水泥路成了搓板路,塌陷、破裂、斷頭不一而足,嚴重影響兩省村民的出行和產業發展。

擁有一條走出大山的好路,成了世代丁仙人的迫切心愿。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去年6月,經縣發改局、馬港鎮全力爭取,丁仙村通村道路提檔升級工程獲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并被列入當年中央財政預算內以工代賑示范項目。

項目總投資420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3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20萬元。

眾所周知,以工代賑項目由政府投資,受賑濟者參加建設獲得勞務報酬,是一項托底民生的扶持政策。

“以工代賑項目,對勞務報酬發放比例、當地群眾務工的人數和收益,都有嚴格規定。”陳志明坦言,因限制條件多、實施過程繁瑣、后期審計風險高等原因,此類項目一度成為“燙手山芋”,一些地方和部門甚至不愿接、不敢接。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讓“燙手山芋”不燙手?

“工程只是手段,賑濟才是目的。”陳志明告訴記者,通過認真研究文件精神,馬港鎮黨委政府找出破解之道:堅守“賑”的初心,最大限度吸納當地村民參與,讓村民通過出工出勞獲得勞務報酬、增加收入。

七組村民游慶平以前在廣東打工,因年紀大這兩年留守在家。項目一開工,他就報名到工地打零工。

“搬石頭、攪拌混凝土,是我的拿手活。”游慶平說,在家門口幫忙修路,既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家里,再說,路修好了我們自己也受益。“到哪里去找這么好的事兒呢!”

“能用人工的,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的,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分管該項目的鎮黨委副書記樂文剛告訴記者,堅守“賑”的初心,盡量讓村民務工增收得實惠,大家的積極性格外高。

“技工300塊錢一天,小工200塊錢一天。”李偉國清楚記得,高峰期,一天有四五十人同時在路上勞動。“真的是熱火朝天”。

放大“賑”的效能:

既讓群眾投工投勞“富口袋”,更讓群眾轉變思想“富腦袋”

別人眼里的“燙手山芋”,為何在丁仙村成了“香餑餑”,受到村民追捧?

“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堅持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復盤丁仙村以工代賑項目順利實施的全過程,陳志明認為,關鍵是堅持用共同締造的理念方法,充分發動群眾參與,放大“賑”的效能,轉變了村民認識,形成了發展合力。

在具體操作上,丁仙村探索出一套“兩議兩公開”模式——凡是涉及以工代賑的事項,必須經過村兩委商議、村民黨員代表大會決議;決議結果全部公開、實施過程全程公開。

為防止包工頭、中間商賺差價,村民代表大會商議出一個辦法,組建自己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丁仙村酬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由該公司作為施工單位,負責施工人員組織、安全管理、勞務統計和報酬發放等工作。公司盈利歸村集體所有,用來發展村公共事業、“反哺”村民。

“兩議兩公開”公正透明,很快得到熱烈響應:

路面從以前的3.5米拓寬到5.5米,需要占用土地的,沒有一戶村民提出補償要求;

砌筑路基、護坡,需要占用林地山坡的,村民主動提前砍掉竹木、移走油茶等經濟作物,絕不耽誤施工。

6組村民吳忠義已83歲高齡,老伴金月娥76歲。看著大家都在為修路的事出工出力,老兩口也不甘落后。干不動重活,就幫忙砍除路邊樹枝、清理邊溝淤泥、打掃路面衛生。

69歲的原支書吳石兵,不但自己無償讓出山林、投工投勞,還動員兒子兒媳加入。

“這是給我們自己修路,給子孫后代修路。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搞產業、做生意都方便,無條件支持。”記者采訪時,村民們說得最多的是這句話。

“以‘工’的方式代替直接賑濟,是為激勵大家丟掉等、靠、要的思想,實現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轉變。”樂文剛用一組數字,直觀顯示以工代賑的效果:

至整個工程結束,沿路30余戶村民免費讓出山林、土地20多畝,項目沒有花一分錢的補償費;

村民主動提供自家的拖拉機、小貨車、模板等施工設備,砂石料就地取材,大大節約了成本;

項目先后吸引118名村民參加務工,總計投勞4395個;共為村民發放勞務報酬105萬元,占中央專項資金的35%,比驗收指標要求高出5個百分點。

蓄積“振”的力量:

辦好以工代賑“小項目”,撬動鄉村振興“大潛能”

“看到家鄉的路修得越來越好,回家創業的心更迫切也更堅定了。”村民吳浩威長年在外上班,家里老人需照顧,想回鄉發展又礙于交通不便,一直沒下決心。

“現在路修好了,發展機會多了。”吳浩威準備在家種藥材、搞農家樂。

“以前家里的油茶、楠竹不好賣出去,外面老板不愿意進山收,自己送過去,豆腐都盤成了肉價。”種植大戶吳任雄終于釋懷:現在好了,路還沒修完,平江那邊已有幾家企業下了訂單。

路美民心暢,路通百業興。隨著“斷頭路”成功變身“幸福路”,丁仙村駛入振興發展“快車道”:

除村民以工代賑增收105萬元,作為施工單位的丁仙村酬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為村集體賺回10萬元,村里的家底更厚實了;

油茶、楠竹、中藥材等出山將不再艱難,村里產業振興的路子更多了。

人心齊,泰山移。李偉國說,現在村民們的精氣神上來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擰成了一股繩,各項工作更好開展,發展后勁更足了。

以工代賑“小項目”,激發鄉村振興“大潛能”。

陳志明告訴記者,2024年,馬港鎮準備把丁仙村以工代賑示范工程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全鎮各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施工單位”全覆蓋,一方面可以帶動村級經濟發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轉變群眾觀念,充分凝聚人心和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內生動力。

記者 饒敏 姜明助 丁偉 通訊員 胡浩


編輯:何珊

上一篇: 通山縣界牌村 美麗鄉村“換新顏”
下一篇: 外塑顏值 內修氣質 通城:以共同締造理念推動城市更新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u id="mkfrf"></u>

          <p id="mkf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