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一改,群眾心里暖又暖。近日,記者在崇陽縣采訪時,當地群眾對老舊小區改造說得最多的就是“注重小細節”。
“坑人地磅”不見了
“以前小區出口處是一處地磅,由于年久失修,底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坑,經常有人不小心掉入坑里。”家住桃溪大道育紅巷的居民黃樂保說。
過去,育紅巷被分成6個片區,相鄰不相通,道路破損、雨污橫流……
去年4月,育紅巷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項目啟動前,縣住建局召集居民開展“星空夜話”,征求意見,很多居民反映地磅“坑人”一事。
隨后,這件事被作為育紅巷改造中的頭等大事來處理。最終,地磅被拆除了,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
“生命通道”打通了
走進七星社區煤化小區,一條嶄新的、六米寬的道路,將門口兩棟小高層樓房隔開。
“這是近200人的‘生命通道’。”小區居民黃正亮告訴記者,這兩棟樓原本是連在一起的,出口僅一條不足4米高的小巷,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煤化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道路狹窄,且無消防通道。
該小區被列入崇陽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名單后,除了拆掉違章建筑、弱電線路入地改造、污水管道改造等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之外,還重點組織人、財、物對標整改,全力打通“生命通道”。
最終,原本兩棟連在一起的樓,中間被拆出了一條“生命通道”。
“定制井蓋”上新了
“以前,門前這個井蓋一踩上去就發生異響,上面還有個破洞,一不小心就會卡住腳。”天城鎮居民謝大娘說。
隨著使用年限過長,部分窨井蓋出現破損、缺失、彈跳、異響、下沉等問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小井蓋”牽動大民生。今年,崇陽縣將老舊小區里所有的井蓋進行統一規格、統一標準,并引進一種新型的“專屬定制”井蓋。
這種井蓋不僅外觀美,而且承壓能力強,降低了井蓋下降、松動、移位、掉落等病害的幾率,延長了井蓋的使用壽命,也降低了養護成本。
2019年以來,崇陽縣共申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7個,涉及88個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施工方充分為群眾考慮:利用原有閑置場地,專門設置晾曬區;針對中老年人居多的情況,進行適老化改造,樓梯變坡道、小路變橡膠步行道;在施工過程中,各相關單位也通過設置樣板區、改進施工工藝等措施壓縮工期,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每一件小事都體現著民生溫度,讓群眾在提升獲得感的同時,獲得更多尊重,從而真正滿意。”天城鎮和平社區黨支部書記盧八奎感慨道。
記者 馬麗婭 通訊員 王浩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崇陽開展陸水河常態化清河巡河 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下一篇:
通城扎實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小變化”串起“大幸福”
細分為6類:①市政公用設施上水井蓋、污水井蓋、雨水井蓋、雨水箅子、電力井蓋、路燈井蓋、通信井蓋、電視井蓋、網絡井蓋、熱...
據悉,南大街社區將不斷營造濃厚的“共同締造”氛圍,構建睦鄰愛鄰、守望相助、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區治理共同體,激發居民...
據悉,南大街社區將不斷營造濃厚的“共同締造”氛圍,構建睦鄰愛鄰、守望相助、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區治理共同體,激發居民...
”周俊文老人認為,問題井蓋一個個被“消滅”,是精細化城市管理的體現,生活在這樣的城市里,很幸福,安全感滿滿!
意見征集階段過后,這具有咸寧特色的井蓋,將交由廠家統一制作,在市中心城區廣泛推廣使用。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謝蘭東報道:近日,湖北科技學院校園里的井蓋涂鴉圖片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走紅,原本斑駁的井蓋...
咸寧網訊記者丁偉、通訊員鄧丹、黃靜報道:路面整潔、護欄干凈、綠化美觀……近日,記者在嘉魚縣魚岳鎮龍潭路看到,小區網格...
“愛護環境衛生、有意識地進行垃圾分類、規范停車、能在勸導下停止不文明行為……市民的素質在一步步提高。咸寧日報全媒體記...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劉珊珊、通訊員趙麗紅、陳智報道:7月1日,我市遭遇強降雨,上午10時左右,咸寧大道等17處出現了不同程...
車站路社區黨委書記鄧政表示,社區將引領更多志愿者融入社區,以志愿者與居民的“雙向奔赴”,打通社區“神經末梢”,畫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