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大代表、咸寧市市長楊軍。
咸寧日報 供圖
咸寧全域推進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不斷厚植生態本底,為發展大健康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咸寧日報視覺中心夏正鋒 攝
桂花之鄉,香飄世界;茶馬古道,傳播萬里。咸寧市第六次黨代會指出,強化“九城即一城”的理念,著力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和產業轉移新高地。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為引領,唱響咸寧發展“特色戲”,彈好九城一體“協奏曲”,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作為武漢城市圈的南大門,咸寧準備推出哪些創新作為?1月22日,武漢城市圈主流媒體聯盟記者聯合對湖北省人大代表、咸寧市市長楊軍進行了專訪。
記者: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加快形成“強核、壯圈、帶群”多點支撐、多極發力的格局。推動城市圈(群)協同發展。請問咸寧在武漢城市圈的總體定位是什么?
楊軍: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單,GDP跨越3萬億大關,達到3.01萬億元,位居全國省域城市圈第一位。武漢城市圈以全省31.2%的面積,貢獻了全省60%多的地區生產總值,成為拉動湖北經濟名副其實的“火車頭”。
咸寧是一座快速發展的新興城市,是武漢城市圈重要成員之一,國土面積9861平方公里,總人口300萬。咸寧歷史文化源遠流長,3000多年前商代銅鼓在這里奏響,2000多年前萬里茶路從這里發源,1800多年前赤壁大戰在這里發生,90多年前北伐汀泗橋、賀勝橋大捷在這里見證,中國首個縣級紅色政權在這里誕生,境內青銅文化、三國文化、瑤族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咸寧生態環境秀美多姿,是中國著名的溫泉、桂花、楠竹、茶葉、苧麻之鄉,森林覆蓋率達53.01%,全年空氣優良300天以上。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咸寧交通區位方便快捷,位居武漢、長沙、南昌“中三角”交匯的中心,京廣高鐵、武咸城鐵、京廣普鐵“三鐵”合聚,3條國道、8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12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依境東流,嘉魚和赤壁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咸寧機場正在籌建,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建設謀劃推進,鐵公水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益完善。咸寧產業發展后勁充足,機電制造、現代森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發展蹄疾步穩;電子信息、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支柱效應凸顯;中醫藥、楠竹、油茶、桂花等特色資源體量大、品質優,特色產業持續做強。金盛蘭、華潤、紅牛、中廣核、南玻、維達力、瀛通等一批500強、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引領發展。
從湖北看咸寧,咸寧是湖北“南大門”、武漢“新外延”“后花園”,是產業重要承接地、生態重點涵養區;從全國看咸寧,咸寧是江漢平原連接湘鄂贛三大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中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咸寧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應勇書記在省推進區域發展布局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堅持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動,聯通武漢、借勢武漢、融入武漢、服務武漢,“武咸同城”發展起步高、開局快、破題態勢良好。
記者:在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中,咸寧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楊軍:近年來,咸寧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省委“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實施“武咸同城、市區引領、兩帶驅動、全域推進”區域發展布局,把武咸同城化放在經濟社會發展首要位置來抓,圍繞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高位推進。咸寧市委、市政府將“武咸同城”發展工作列入全市15個重大產業、重大項目清單管理,實行“六個一”機制,即“一名市領導(常務副市長)、一個牽頭部門(發改委)、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協調機制、一筆專項經費、一定五年”狠抓落實。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統籌布置“武咸同城”工作。
二是項目帶動。先后三輪布置梳理全市對接武漢的重大項目和事項清單,第一輪梳理了137項重大項目事項。第二輪重點篩選了51項重大項目事項。第三輪,我們又拿出了一份22項重大項目和14項重大事項的清單。
三是主動對接。工作專班多次與武漢市對接相關工作,在武漢城市圈辦公室的統一安排下積極開展工作。去年,我們集中安排咸寧19家市直部門主動上門對接武漢市直部門,在一些事關咸寧未來發展大計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元旦剛過,我又帶領市直相關部門到省直有關部門對接工作,取得一系列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成果。我市現已編制出臺《咸寧市光谷科創大走廊發展規劃》《咸寧市光谷科創大走廊國土空間規劃》等專項規劃,積極對接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
四是參與規劃修編。武漢城市圈發展《實施意見》《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度工作要點》《工作規則》《合作框架協議》經過四輪反復溝通和征求意見,我們提出了50余條具有鮮明咸寧特色的意見建議,基本納入相關文件。
記者: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做大做強武漢城市圈,加快建成全國最具發展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域都市圈,全力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請問咸寧下一步準備怎么做?
楊軍:我市將緊緊抓住做大做強武漢城市圈的戰略機遇,認真學習貫徹應勇書記、王忠林省長在省兩會期間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分解、細化、落實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關于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部署要求,發揮比較優勢、聚焦主攻方向,明確施工圖、找準發力點,對標對表、掛圖作戰,推進武咸同城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助力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
一是強化同城意識。立足咸寧實際,在城市圈內既當“配角”,又當“主角”,統籌處理好外部協同和內部協調的關系,強化“9城就是1城”的同城意識,加強與兄弟城市競合,構建各揚所長、相互賦能、相互成就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二是健全同城機制。發揚“拼、搶、實”的工作狀態和作風,比照武圈辦優化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工作機制,迅速成立專題合作專班。對標對表、迅速制定完善武咸同城有關文件。建立領導小組會議、辦公室會議常態長效機制,決策層、執行層、督辦層迅速運轉起來,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三是做實同城項目。聚焦“五同”(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要求,謀劃實施一批有支撐力的功能性項目、有牽引力的產業項目和有獲得感的民生項目,緊盯“大健康、大學城、大基地”建設,重點推進武咸快速通道、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武漢—咸寧—南昌高鐵、咸寧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咸寧與武漢、圈內兄弟城市的“近”用時間和順暢來衡量,確保干一件、成一件,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四是深化同城發展。深度實施北部空間計劃,推動城市向“北”發展,將咸寧高新區、咸安區、嘉魚縣打造成為對接武漢的“橋頭堡”。主動承接武漢高校外遷、產業轉移和功能溢出,在產業鏈延鏈、補鏈上下功夫,加快發展大健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強化汽車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咸寧功能區。推動咸寧優質農產品供應武漢、供應湖北,推進咸寧家政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更好滿足武漢城市圈發展需求,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武漢城市圈主流媒體聯盟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姜明助 通訊員葉亮 長江日報記者蔡早勤 高喜明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仙桃:堅定不移打“武漢牌”走“昆山路” ——訪湖北省人大代表、仙桃市委書記羅聯峰
下一篇:
搶抓武黃同城機遇 融入區域發展布局 ——訪湖北省人大代表、黃岡市市長李軍杰
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孟祥偉主持大會并講話王遠鶴出席蔣星華當選市第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姜明助9日...
孟祥偉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上強調守牢“外防輸入”第一道防線提高防控工作主動性主動權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見博報道:1...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見習記者宋文虎、通訊員胡維報道:12日, 2018年“天津院士專家咸寧行”暨“站點引才”...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1月5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小強深入咸寧高新區和咸安區調研環保工作...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1月5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主持召開市政府今年第14次常務會議,強調要全面...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2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主持召開市政府今年第15次常務會議,傳達學習省委辦公...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吳文謹14日下午和15日,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咸寧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和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姜明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咸寧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1月20日上午在市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一年...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報道:2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通城召開幫扶該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專題推進會。會上,市委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