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6月29日電?題:瑪曲:黃河,從這里清澈流過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位于青藏高原東端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在藏語中,瑪曲就是“黃河”的意思。
夏天是瑪曲最美的季節。放眼望去,青青草原,山花爛漫,清澈的黃河蜿蜒流淌。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瑪曲草原沙化問題一度突出,水源涵養能力不斷下降。
瑪曲縣,河曲馬在草原奔跑。(2019年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瑪曲的“黃河保衛戰”從禁牧休牧和治理草原沙化開始。
禁牧休牧是促進退化草原休養生息、加快草原植被恢復的主要措施。除了落實草原生態補獎外,當地還通過宣講政策、觀摩學習等方式,讓牧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健康的草原生態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快牲畜出欄、優化畜群結構等措施,可以為草原減負。
“以前,牧民習慣把牲畜養得久些,牛一養就是四五年。其實,牛長到一定年頭后,吃得多、長得慢,不劃算,也加大了草場的壓力。萬一遇到自然災害,損失更加慘重。我們引導群眾加快周轉,牛24個月就能出欄,草場壓力大大減輕。”瑪曲縣草原工作站站長楊林平說。
他介紹,2011年起,通過草原生態補獎等措施,瑪曲累計核減超載牲畜110余萬個羊單位,2019年達到草畜平衡。全縣落實草原生態補獎的天然草原面積達1288.02萬畝。
“減畜后,眼見著草場恢復了,水也多了。”瑪曲縣阿萬倉鎮沃特村村民貢華爾說。對世代生活在這里的牧民來說,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貢華爾家的2000畝草場在承包出去后成為景區,他在半百之年吃上了“旅游飯”。
扎設草方格、覆土種植、防治鼠害……在保護草原的同時,瑪曲多措并舉,對業已形成的沙化土地和黑土灘退化草地等進行重點治理,成效顯著。
在一處河岸的沙化隔離帶旁,瑪曲縣林業技術綜合服務站站長馬建云介紹:“這地方曾是高達10余米的沙丘。我們通過整治沙丘、覆土種植灌木和草種,實現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減少了入黃泥沙量。”
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瑪曲累計治理沙化草地25.68萬畝,沙化草地面積較治理之初下降了30%以上。
礦業權退出、塌岸治理、入河排污口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一系列措施讓瑪曲的“健康指數”不斷提升。2021年,總投資50億元的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啟動,瑪曲是受益地之一。為期3年的項目,將對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進行系統修復。
瑪曲縣阿萬倉草原風光。新華社記者張玉潔攝
監測顯示,黃河干流流經瑪曲的433公里內的徑流量增加了108.1億立方米,水源補給量占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2021年,瑪曲國控斷面的水質為Ⅱ類,水質評價為優。
“草原濕地的調節,讓黃河瑪曲段愈發清澈,每立方米水的含沙量不足1公斤。”黃河水利委員會瑪曲水文站站長晁代河說。
當地多位受訪者表示,生態環境保護須久久為功。對濕地萎縮、潛在沙化土地擴大等問題,仍須下大力氣治理保護,進一步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我們要進一步統籌各方力量,加強科技支撐,更好地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保護好瑪曲這一草肥水美之地。”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員金紅喜說。
黃河干流瑪曲段風光。新華社記者張玉潔攝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丨鄉村振興“小故事”匯成“大文章”
下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丨吉林延邊:桑黃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22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在市區調研社區黨建引領工作。他強調,要全面加強社區社會治理...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袁燦、通訊員敖瓊17日,我市召開河湖庫長制工作調研座談會,分析全市河湖庫長制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深...
題:筑牢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保障——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新華社評論員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慶祝...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鄭紅霞、代慧報道:26日,市紀委監委召開人防系統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專題督辦會,...
丁小強到湖北科技學院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定“中國之制”自信寫好“中國之治”答卷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
○程美東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
在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市委書記孟祥偉指出,必須充分認識社區治理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建...
應急管理部門如何落實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加快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雖然全市應急管理工作初步實現平穩開局...
充分認識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彰顯政治擔當、做好疫情常態化工作、夯實基層治理、應對當前嚴峻經濟形勢的需要...
市委五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兩項重要決議,是咸寧市提高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美麗中國的咸寧樣板,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