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5月16日電??題:今日“將軍縣”,農旅產業“紅”
新華社記者田中全
70歲的嚴金木是白果樹灣村第一個買農機的人。不久前,聽說村里要加大農業投入,他又新買了一輛拖拉機和一輛小貨車,拉農資、運農貨……雖說年紀大了,但干勁兒絲毫不減。
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湖北省大悟縣委宣傳部供圖)
白果樹灣村位于我國著名的“將軍縣”——湖北省大悟縣,是大別山脈西段的一個紅色村落。80年前,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遷駐至此,成為鄂豫皖湘贛五省邊界地區抗戰指揮中心。這是白果樹灣村民引以自豪的光榮歷史。
白果樹灣村山大林密、耕地分散,一直以來,村民靠“巴掌大”的田地生活。“小時候家里窮,老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嚴金木告訴記者,村民們深受紅色歷史影響,骨子里有著不服輸的韌勁兒。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隨著政策的傾斜、政府的大力幫扶,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2019年,白果樹灣村脫貧出列。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成為白果樹灣村面臨的新考題。
背靠綠水青山,依托紅色資源,白果樹灣村著重抓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積極修繕、開發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等28處革命遺址,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農旅共興的鄉村振興路。
今日大悟縣白果樹灣村。(新華社記者田中全攝)
走進白果樹灣村,寬敞的柏油公路依山綿延,革命舊址與村居民舍錯落有致;觀景廣場上,各地游客興致盎然;村旁溪水邊,滿頭銀發的婆婆搗衣浣洗,相伴歡聲笑語……
記者了解到,在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不少外地游客到這里追尋歷史足跡,感受紅色文化,游賞鄉村美景,白果樹灣村熱鬧非凡。
“一天接待8個團,從早忙到晚,有時候根本顧不上吃飯。”27歲的紅色宣講員汪文雪說,她是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大學畢業后毅然返回山村,為鄉村振興出力。“小時候聽大人講故事,現在我要把村里的紅色歷史講給更多人聽。”她說。
游客打卡革命舊址的同時,還可以在村里品嘗特色農家菜。村民嚴小育的農家樂生意火爆,臘魚、臘鴨、紅燒肉、炒土雞蛋……什么都做,游客們吃得盡興。
白果樹灣村黨委書記汪金洲介紹,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自然風光,白果樹灣村已初步建成集紅色旅游、鄉村度假、野外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休閑度假基地。這些年,白果樹灣村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
在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的同時,綠茶、油茶、茶樹菇、小龍蝦等鄉村集體經濟也在快速壯大。村里成立了白果樹灣綠茶制作車間,通過統一收購、銷售,茶葉賣得又快又好。
“目前,白果樹灣村僅綠茶基地就發展到1500多畝,全村103戶人家平均年增收近萬元。”汪金洲說,將來,村里還會大規模引進光伏產業,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大悟縣白果樹灣村一角。(新華社記者田中全攝)
白果樹灣村的變遷是大悟縣近年來發展的縮影。芳畈鎮、陽平鎮、新城鎮、宣化店鎮等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鄉鎮正通過打造“紅色高地”,推動“綠色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過去幾十年,嚴金木開著拖拉機在大別山區飛奔,把挨家挨戶收來的農貨運出大山。如今,村里建起了網絡直播間,直播帶貨成了新時尚,與城鎮、與全國各地直達相連。
“村里的產業一天比一天興旺,大家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我還要接著干。”嚴金木笑著說。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丨紀念園里講故事的“紅軍爺爺”
下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組團式”醫療援藏:開創高原醫療新局面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