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10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當月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顯示,臆測編造民生政策、利用AI虛構案事件、借社會熱點造謠炒作等傳謠現象較為突出,部分謠言性質惡劣,擾亂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相關賬號已受到依法處置。
編造民生政策謠言誤導公眾。10月,有自媒體利用網民對社保、醫療等民生話題的關切,編造涉公共政策、社會民生領域不實信息,騙取流量、損害社會信任,造成負面影響。如假冒權威發布“2024年醫保繳費新政:職工醫保繳費將不再劃入個人賬戶”“X省將推行按工齡退休”等假消息,誤導公眾;編造“護照號碼EL開頭的為失信人員”謠言,將“個人征信”與護照號碼無端關聯在一起,制造聳動;借“秋糧收獲”之際造謠“中儲糧決定停止對外收購玉米”,企圖擾亂市場秩序進而從中牟利。還有網傳“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等不實信息,均為個別網民捏造。這類謠言迷惑性強、傳播速度快,嚴重干擾社會認知和預期。
濫用AI技術造謠值得警惕。個別網民為博眼球、蹭流量,蓄意編造傳播聳人新聞,觸碰法律紅線。10月份網傳多起所謂的“爆炸事故”、惡性刑事案件,事后均被證實為網絡謠言。如利用編程和AI技術編造“廣州地鐵遭受恐怖襲擊”“安徽涇縣發生校園傷人事件,多人傷亡”等惡性謠言,憑空捏造“西南大學藥學院發生爆炸”“河北保定化糞池爆炸致1死5重傷”等虛假信息,制造社會恐慌。在“三人成虎”的傳播效應之下,網民若不明就里、輕易相信,就會成為謠言傳聲筒,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借社會熱點造謠炒作干擾視聽。10月份,成都崇州2歲女孩被惡犬咬傷、4歲女童上海海灘走失,兩起事關孩子的人身安全事故刺痛公眾神經。在事實未明之前,網絡上卻隨之出現不少“腦補式謠言”,如“2歲女孩先用石頭丟狗才被咬”“咬人犬只系女童自家養,在自導自演”“被咬女童離世”“海灘走丟女童父親是繼父”等無端揣測接連冒出。許多“陰謀論”無關真相,卻制造信息混亂。造謠者把當事人家屬的巨大悲痛、焦慮當成引流、泄憤的工具,不僅損害當事人及家屬的正當權益,影響事件正常應對處置,也傷害了廣大網民的樸素感情。
面對各類網絡謠言,網信部門堅持重拳出擊,加大打擊力度,指導網站平臺強化監測查證、開展排查整治。10月24日,“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通報“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廣州地鐵遭恐怖襲擊”“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護照號碼EL開頭為失信人員”等多個違法違規典型謠言案例,依法查處“地產寶媽”“儷居美學踐行”“溫特兒”等涉公共政策、社會民生領域造謠傳謠賬號1781個,有力發揮了警示震懾作用。
進入11月,伴隨著各電商平臺“雙十一”大促活動的到來,電信詐騙或進入高發期,與物流快遞相關的不實信息也會增多。消費者要防范違規促銷套路和各類電信詐騙,也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避免信息泄露及因此帶來的損失。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面對紛繁蕪雜的網上信息,務必提高警惕,增強謠言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同時積極參與監督舉報,合力鏟除網絡謠言生存土壤,共同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今日辟謠(2023年11月8日)
下一篇:
打擊網絡謠言 共建清朗家園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2023年10月辟謠榜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搭把手、拉一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將...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近日2021湖北省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湖北省互聯網發展指數綜...
11月9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
互聯網醫療已經在中國發展多年,服務內容逐漸從掛號問診為主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專科慢性病、醫藥電商、醫療資訊平臺...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20項行動倡議,兩大藍皮書報告盤點2020國內國際互聯網...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速全球經濟向數字化過渡,數字經濟可能成為對沖疫情沖擊、重塑經濟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力量。”23...
通過舉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發布展示、“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直通...
低溫可凍死新冠病毒……近日,在山東曲阜舉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上,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這些謠言的辟除入選“2020...
4月13日,國家鄉村振興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近期,發現有以“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戰略辦公室”名義,印發“《共同富裕專項補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