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女,漢族,1984年9月出生,赤壁市新店鎮大湖嶺村村民。在丈夫出車禍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她不離不棄,堅持生下懷孕3個月的孩子。她十五年如一日扶老攜幼,照顧高位截癱丈夫,以自己的頑強意志給陷入絕望的丈夫生活下去的勇氣,無微不至照料年老體弱的公婆,用自己柔弱肩膀撐起一個家。曾獲得咸寧市最美家庭、咸寧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丈夫突遭車禍癱瘓不起,她信守承諾不離不棄
李海燕和丈夫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小家,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丈夫突遭車禍,治療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雖保住了性命,從此癱瘓不起。
晴天霹靂般的打擊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小家庭風雨飄搖。當時李海燕懷孕三個月,周圍很多人勸她,“你還年輕,守著這個家就等于守活寡,守到什么時候是個頭,長痛不如短痛,不如早點離開吧”。
大難面前,李海燕選擇了面對和擔當。她堅持生下孩子,并用自己全部的愛照顧丈夫和孩子。
丈夫出院后一直在家臥床,大小便失禁,飲食起居都要伺候,她不嫌臟不嫌累,每天天剛亮就起床,給丈夫穿衣洗漱、燒水做飯、擦身洗衣,一口一口地喂丈夫吃飯,忙里忙外。
為了不讓丈夫生褥瘡,她撐著弱小的身體每天給丈夫翻幾遍身子。喂飯、按摩、伺候丈夫大小便,這是李海燕15年來每天必做的事情,日復一日重復著這些枯燥的“程序”。
面對重重困難,她用柔弱雙肩撐起一個家
丈夫癱瘓在床,沒有勞動力,公公婆婆年老體弱,兒子又小,丈夫治病、孩子上學的費用,更是像一塊巨石整日壓在李海燕的心上。
面對重重困難,李海燕從不計較,也沒有一句怨言,她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擔負起全家的重擔,給病床上的丈夫和年幼的兒子撐起一個家。
平時,李海燕靠賣雞蛋補充家里生計,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別人還在熟睡,她就起床先喂雞然后下地干農活。周末孩子放假在家的時候,她就去城里超市打零工,補充生活來源。
李海燕不僅對丈夫不離不棄,對公婆也是恪守孝道。婆婆多年來患有類風濕病,行動不便,她便帶著婆婆四處尋醫問藥,悉心照顧。公公婆婆每次看到她奔波的身影,都忍不住流淚,“這些年要沒有這個兒媳,我們的家早就散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海燕的兒子不僅在學校學習刻苦,回家后還會主動幫父親喂飯、喂藥、做康復訓練。懂事爭氣的兒子是李海燕多年奉獻的最好回報,也是這個家庭的希望。
十五年無微不至的照料,丈夫的病情不斷好轉,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如今,丈夫已經可以活動雙手,緩慢的用勺子自己挑點飯吃。
生活的磨難,歲月的摧殘,讓李海燕看上去比同齡人顯得老了許多。多少年,她連雙新襪子都舍不得買,身上穿的都是親戚救濟的衣物,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攢著用來給丈夫治病。她相信,“只要堅持,再多的苦難都會過去”。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龔云兵:三十余載“跑山”不止 只為點亮萬家燈火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讀者來信:木子李:和丈夫戀愛那會,丈夫凡事都比較遷就我,并覺得,結婚后的生活也會如此。面對丈夫...
她和丈夫很是恩愛,由于家境不好,雙雙外出打工。看著丈夫在痛苦中掙扎,十分愛著丈夫的她心如刀絞。雖然她千方百計在丈夫面...
胡劍芳(咸安)一晃與丈夫一起攜手走過20年,一路風雨一路歌中,有歡笑,有眼淚,有悲傷,有寬慰,特別是那一份擔心,是那樣...
還是生活無情的安排女兒們蒼白的語言使你的心像一口深井淚水再一次溢出來望著丈夫沉睡的面你轉身擦去淚痕懷念深情的擁抱像在...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陶曉石義濤“您好,您反映的問題已經查清,現在給您進行反饋……”13日,通山縣市場監督管理...
曉麗近來就面臨這樣的困境,丈夫出軌了,第三者已經來找過她了,說是希望曉麗有點自知之明,退出這段感情。家里家外婚姻家庭...
圖源網絡舒婷在《致橡樹》中寫:“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女主和丈夫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住在寬敞的白色洋房里,并養育了...
郝醫生再也沒下樓轉圈了,小區的人再也看不到郝醫生,郝醫生已和她丈夫離婚,搬出了陽光小區。
低保家庭的幸福變遷講述人:謝桂香(咸安浮山辦事處雙龍社區居民)1980年,我和丈夫經人介紹認識結了婚。福利院里的養老見證...
記者杜培清通訊員宋徐帆“我要帶著丈夫未完成的心愿,不計報酬、不計個人得失,替他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