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5月17日電題:從“打工人”到“新農人”——這些青年人這樣干
新華社記者黃慶剛
“8年前我還是一名在外打拼的‘杭漂’,隨著電商快速發展,如今在家鄉成為一名‘新農人’,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楊興武說。
35歲的楊興武來自廣西北流市,大學畢業后曾在浙江杭州從事電商工作,積累了長三角“包郵區”電商經驗和運營理念。2014年,他帶著部分團隊成員返鄉創辦公司,為多個電商平臺和企業供應百香果。
“百香果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產業,此前缺乏銷售渠道,好產品賣不了好價格。那時農村電商剛起步,我覺得農業有廣闊市場,想通過多年來的電商經驗幫大家銷貨。”楊興武說,百香果自身的保質期長、運輸要求并不高,非常適合電商銷售。
返鄉后的楊興武除改良種植技術外,還不斷利用網絡平臺開拓銷路。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2014年公司銷售訂單金額達500萬元。2016年,公司入駐某電商平臺開店,其中僅一個百香果單品便賣出累計150萬公斤。憑借成熟的供應鏈布局,幾乎實現了100%的果品利用率。
楊興武說,公司最高峰一天曾接6萬多單,平均一單6斤左右。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公司員工也從剛開始成立時的4人發展到目前的100多人,運輸車輛從1輛面包車逐步變成當前的10輛大型貨車。
“百香果產業如同一個大金礦。當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現在已經形成產業鏈。”楊興武說,當前公司除了電商銷售鮮果外,還加工制作果漿,供各類品牌的奶茶店。
當前雖是本地百香果淡季,但楊興武公司的業務已走出廣西。他們的主力生產和營銷隊伍現在正在云南,接收通過云南口岸進口的越南、老撾等地的百香果,直接從當地倉庫通過電商渠道發往全國。
隨著農戶直達消費者的路徑日漸通達,北流涌現出一批農民夫妻村里開網店、青年大軍返鄉從事電商工作的創業浪潮。
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北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傅兵說,有情懷、懂技術、有能力的新農人回歸鄉土,正助推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
如今北流被譽為“中國百香果之鄉”,也是全國大型的百香果集散中心之一。北流市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北流百香果種植面積7.32萬畝,年產值4.31億元。北流已建成百香果深加工企業6家,年生產果汁、飲料等產品產量3萬多噸,年產值超11億元。(完)
編輯:trs_zycf
上一篇:
擦亮深山明珠——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重慶石柱縣金鈴鄉文旅融合
下一篇:
數字賦能鄉村 田園“錦上添花”——大巴山麓的“數字鄉村”實驗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