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在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得勝山下,萬畝茶園懷抱之中,有一片革命烈士墓群,這里長眠著142位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緊張的時期,大量傷病員從前線轉運到后方,急需救治。為此,相關部門于3月在羊樓洞籌建榮軍醫院,也稱中南軍區第七預備醫院,11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預備醫院。
3年多時間,醫院先后救治了3100名傷員。其中,142位戰士因傷勢過重,救治無效,不幸犧牲。他們中有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漢族、滿族、朝鮮族的志愿軍戰士(女戰士3名),年齡最小的才18歲。這些戰士犧牲后全部安葬在得勝山下。
墓群坐東朝西,12排142座,其中137座有碑文,記錄了每位烈士的籍貫、所在部隊和犧牲時的年齡。在墓群外的相關展區中,還有不少志愿軍烈士英雄事跡簡介、照片和遺物——
睹物思人,感慨萬千;英雄已逝,精神長存。
每當人們走近這里,參觀瞻仰先烈的英雄事跡時,無限崇敬之情總會油然而生。
赤壁市公安局退休老民警余發海最具代表性。
2003年1月14日,50歲的余發海因病調到局機關,參與編纂地方史志工作。
2005年,赤壁市政協原副主席王學良將他叫到辦公室說:“聽說羊樓洞有一片墓群,你先去考查一下,如果是烈士墓群,我們準備就這片墓群的保護提交一個提案。”
于是,余發海帶著赤壁市政協、民政等部門工作人員及志愿者20余人,根據墓碑上依稀可辨的碑文,逐一抄錄登記,并四處查找資料核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從一本《蒲圻志》中找到了答案。據其記載:1951年6月至1954年12月,羊樓洞第67預備醫院先后接收6批從抗美援朝戰場轉移過來的傷病員共3100人,治愈歸隊2800余人,經醫治無效犧牲142人。
通過尋訪,他還找到了當時為烈士開墓的部分石匠、喪服人員以及醫院的工作人員,印證了《蒲圻志》的記載。
2006年,余發海被派駐羊樓洞村扶貧。為告慰烈士在天之靈,讓烈士在這里安息長眠,他踏上了為烈士尋親的漫漫長路。
不怕千山萬水、不辭千辛萬苦。余發海先后去過北京、天津、山東、遼寧、貴州、陜西以及湖北荊州、荊門等地,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共為117位烈士找到了親人。
看著如今修繕一新的烈士墓園,每每回想多年前自己第一次找到這片墓地的情景,如今已68歲的余發海內心便多了一絲欣慰。
“在湖北省軍地各級的高度重視下,十多年來,我們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對羊樓洞烈士墓群進行了多次整修,墓園的面貌得到徹底改觀,現在它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數以十萬計的人來此祭奠烈士。”赤壁市烈士陵園管理所所長張建平說。
相關鏈接:羊樓洞烈士墓群,位于趙李橋鎮羊樓洞古鎮西南得勝山下。1950年下半年,湖北省軍區在羊樓洞設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7預備醫院(后稱湖北省第一康復醫院),主要擔負抗美援朝志愿軍傷病員治療任務。因治療無效而犧牲的重傷員142名,均追認為烈士,安葬于羊樓洞古鎮西南得勝山下。1981年、2001年和2008年,軍地先后三次對墓群進行修復,既可告慰先烈,又可教育后人。
據悉,國內集中安葬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墓地僅有三處,赤壁市羊樓洞烈士陵園是其中之一。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鐵軍”的誕生 ——“鐵軍盾”見證北伐汀泗橋戰役
4月4日下午,省委書記應勇和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一起,在武漢市看望慰問部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犧牲烈士家屬,代表省委省政府和...
4月4日,清明節。我市舉行哀悼活動,深切悼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市委書記孟祥偉和市委副書記、市長...
4月4日,清明節。我市舉行哀悼活動,深切悼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市委書記孟祥偉和市委副書記、市長...
在救治一線以生命守護生命的白衣戰士,堅守崗位連續奮戰的普通民警,以真心真情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社區工作者……首批評定的1...
朱麗平(通山)湖光染翠,山嵐設色,良辰美景在朝日初升,在微雨乍過。塔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受冬雨的洗禮,十分...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沖報道:近日,公益紀錄片電影《不會有人忘記你》開機儀式在赤壁羊樓洞革命烈士陵園隆重舉行。據悉,電影相關...
新華社平壤10月31日電?通訊:“所有志愿軍烈士都是我的父親”——一名志愿軍烈士后代的朝鮮尋親之旅新華社記者江亞平程大雨10...
今年3月2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央視新聞以及多家媒體共同發起了“尋找英雄”大型媒體行動,通過在這些遺骸遺物中發現的24枚...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王蔓報道:9月30日是中國烈士紀念日。昨日上午,我市在通山革命烈士陵園舉行烈士紀念日活動...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王蔓報道:9月30日是中國烈士紀念日。昨日上午,我市在通山革命烈士陵園舉行烈士紀念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