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蘇雁 夏靜 張銳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陳冠合 光明日報通訊員 衛曉菲
長江,從唐古拉山傾流而下,不僅孕育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一條腹地遼闊的經濟帶也由此而生。
長江流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然而,長期粗放式的發展,也使得長江不堪重負。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謀劃,部署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2014年,《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2016年,重慶,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武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2020年,南京,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
如今,江水粼粼、數頭江豚躍出水面嬉戲;長江“黃金水道”越來越繁忙暢通,一江碧水,正磅礴向東流……
安徽省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新華社發
破困局:修復生態環境?治好“長江病”
溯江而上,來到長江上游的一級支流——沱江,黃述高正在進行日常的巡河任務,檢查沿線有無垃圾、污水排放及雜物漂浮。這位四川省簡陽市射洪壩街道東濱路南段社區的河長,已經守護了沱江這兩公里的河段1000多天。
從青藏高原東緣出發,沱江流經四川德陽、成都、資陽、內江等市,大小支流60余條,以全省3.5%的水資源承載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超四分之一的人口。也正因為承載量大,加上過去“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沱江干流沿線多數時間處于劣五類水質,當地群眾戲稱,“魚都被熏暈了”。
曾經,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干旱見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母親河“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
為了治好“長江病”,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漁政執法船隊正從長江武漢段江面駛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時起正式進入“十年禁漁期”。新華社發
面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難題,四川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1萬余名,健全河長會議、信息共享、巡河督察等工作機制,做到各類水域河湖長無縫銜接、網格化管理,流域水質達標路徑分年度、分單元明確,實現河湖管護任務落地見效。自2017年以來,四川共投入400億元用于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整治等領域。
黃述高見證了沱江河道生態環境的日日向好。如今的沱江,水清岸綠、風光秀麗,監測斷面常年穩定在三類水質以上,多年不見的龍舟賽回到了沱江河面。四川全省105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全部完成,長江流域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三類的比例為100%,實現了清水永續長流。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5年多來,沿江各省市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使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地處長江經濟帶下游的江蘇,堅持以修復長江生態為聚焦,長江江蘇段“十年禁漁”全面實施,596個岸線項目得到清理,生態岸線比例提高到62.1%,20個沿江特色示范段覆蓋長江岸線157.4公里,長江江蘇段水質穩定為優,沿江生態迎來多年來最好水平。
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鎮江閣外逐浪嬉戲。新華社發
促協同:建立長效機制?激發母親河生機活力?
“污染沱江水域的是哪些污染物?如何減排與防治?”每隔一段時間,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便會召集專家進行會商。這是四川建立健全以精準治污為抓手的科技支撐體系的系列舉措之一。四川成立沱江治理專家顧問團和流域環境研究所后,已召開專家會診14次,增設國家、省、市水質自動監測站59個,在全國率先實現提前48小時預報預警,為流域科學治水治污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11月,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出問題根源,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
化工污染,是導致長江經濟帶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污染物排放基數大,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3%、37%、43%。
長江橫貫江蘇433公里,岸線總長1169公里,全省八成生產生活用水來自長江,同時也曾是“化工圍江”問題最明顯的區域之一。為深入推進全鏈條污染治理,江蘇關停化工企業995家、取消化工園區定位11家,破解“化工圍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做好大保護的前提下,江蘇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同步加速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創新能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37.8%和46.5%。
“長江‘氣色’變好了!”近年來,南京觀察江豚志愿者姚斌經常看到江豚戲水。他表示:“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僅南京長江段目前就有50多頭野生江豚。江豚頻繁現身,是對大力整治‘化工圍江’、持續修復生態的無言贊許。”
景色怡人的江蘇張家港永聯村。新華社發
立新業:奏響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緊鄰長江,曾經“靠江吃江,靠水吃水”。過去,村里有一個從事漁業捕撈的村民小組,還成立過長江刀魚專業捕撈船隊。面對長江大保護的要求,漁民們絲毫沒有猶豫,決定將所有漁船從長江駛入內河,漁具漁船交給村里,徹底“洗腳上岸”。
永聯村早期發展鄉村旅游時,曾提出“吃江鮮到永聯”的口號。在長江可持續發展大背景下,村里轉變思路:“我們取消了連續舉辦9年的江鮮美食節,又將江南農耕文化園改建成集萌寵樂園、作坊街等為一體的主題公園。”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介紹。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
從青海到上海,沿江各省市持續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的農民就端上了綠色發展的“飯碗”。“自從有了新工作,我整個人都干勁十足,心態也不一樣了。”興山峽口鎮村民鐘家喜口中的“新工作”,正是光伏公益性崗位。
在峽江深處,布列著宜昌市最大的光伏電站——普安光伏電站。從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普安電站累計發電637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6.62萬噸,相當于2.71萬畝森林一年的吸收量。通過集中修建、多村聯建、單村修建等方式,興山已經建設了7個總裝機容量為41.537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關聯94個村5649個貧困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今年3月,隨著圍堰防滲墻最后一個槽段塑性混凝土澆筑結束,湖北漢江新集水電站工程建設項目一期導流階段圍堰下部防滲體工程如期完成。該項目建成后,將與漢江十年禁漁產生環保疊加效應,有效改善漢江襄陽段河道的生態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宏偉藍圖已經繪就,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長江經濟帶,正在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萬里長江奔流不停,站在新時代潮頭,更需要堅定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一茬接著一茬干,確保一江碧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21日?05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的引跑者
長江日報3月20日訊? 20日,雨水漸歇。”(長江日報記者彭年攝影報道).
3月1日, 《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3月8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警方透露,該局民警在夜巡長江時,抓獲4名趁夜盜魚...
日前, “守護母親河——《長江保護法》實施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中華環保聯合會供圖中華環保聯合會法律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樹義...
2021年3月1日,我國第一部流域法長江保護法開始正式施行。長江保護法針對長江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特別的制度措施,為...
從今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行10年禁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從攻堅戰轉向持久戰。長江保護法針對長江特點和存...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水源地、生態寶庫和黃金水道。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
《長江保護法》本月起實施,良法如何實現“善治”,引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法護母親河?解析五大關鍵字襄陽漢江月亮灣濕地洪...
3月1日, 《長江保護法》實施首日,長江水利委員會及武漢相關部位著手推進我國首部流域保護法律的貫徹實施。生態環境部長江流...
記者聶麗娟通訊員蔡蕾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將正式實施。為積極推動構建長江經濟帶區域環境資源司法協同互動...
2021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中國第一部流域保護法律。根據會議記錄,我首先提出長江保護法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