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在咸安區汀泗橋鎮洪口村二組熊家灣,幾個武漢的小朋友正在鷺棲民宿玩耍。
“馬上又有3撥武漢的游客來住宿。”老板黃梯梯告訴記者,鷺棲民宿由古民居改造而成,每個周末,客人爆滿。
220年的大葉女貞、200年的紅果冬青、120年的銀桂樹……一個個樹牌明確標識百余棵古樹的樹齡,見證熊家灣良好的生態環境。空中廊道曲徑通幽,讓人留連忘返;民宿、農家樂、森林餐廳、瑜伽館,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體驗田園生活。
“5年前,古樹下是土地廟,村莊旁是臭水溝……”市水利和湖泊局駐洪口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升貴介紹,洪口村蝶變成旅游名村,得力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曾經,洪口村共有1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是省級貧困村。2015年,市水利和湖泊局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后,先后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改善該村基礎設施,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2017年底,洪口村順利通過省級脫貧驗收,整體出列。2018年,全村122戶貧困家庭373人如期脫貧。
此后,市水利和湖泊局扶貧工作隊繼續扶持該村發展產業,先后建成田園小憩、空中走廊、小河蜿蜒、上山步道、瑜伽休閑等景點。
記者看到,與熊家灣一路之隔的,就是總投資2800萬元的中心區農業科技園,建設集觀賞、采摘、游樂、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目前,3000平方米智慧農業展示玻璃大棚建設完成;80畝高檔水果種植塑料大棚已建成,正在栽種果苗;兒童樂園、玫瑰園等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因地制宜興產業,不僅為村集體收入提供了保障,也讓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陽光道。去年,洪口村集體收入達15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6500元。(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世棟 通訊員 孟巨峰)
編輯:hefan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13家中央媒體記者走進湖北 分兩路開展為期5天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