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附近的生態修復區觀光游玩(7月19日攝)。從前這里是大面積的廢棄稀土礦山。目前除了恢復植被,當地還搭建了觀景平臺,修復區成為了周邊游客觀光休閑的好去處。?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新華社南昌9月21日電?題:從廢棄礦山到生態“福地”——江西尋烏戰荒記
新華社記者胡錦武、賴星、馮松齡
贛南大地春去秋來,綠意盎然依舊。
登上江西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一處觀景臺,放眼望去,湖泊清澈,連綿起伏的青山盡收眼底。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片廢棄的稀土礦區。
尋烏縣稀土資源富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持續30多年的大規模開采,導致當地遺留下大面積的廢棄稀土礦山。
這是位于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附近的生態修復區,從前這里是大面積的廢棄稀土礦山(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稀土開采最高峰之時,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礦等開采手段輪番上陣。“井要打到十幾米深,才能喝到干凈水,買菜要到2公里遠的隔壁村買,連養的蜜蜂都長不大。”上甲村村民鐘世展回憶說,許多村民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遠走他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尋烏縣痛定思痛,自2010年開始進行生態修復整治工作。但這條路走得并不輕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謂是字字千鈞,字字千金。”尋烏縣山水林田湖辦負責人謝軍感慨,為治理3個主要的廢棄稀土礦片區,尋烏縣已投入約9.55億元。
這是位于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附近的生態修復區,從前這里是大面積的廢棄稀土礦山(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為了恢復植被,2013年到2017年間,當地進行了大量嘗試,但多以失敗告終。遭遇一次次挫敗后,謝軍等人意識到,生態治理是系統工程,不能將山水分開治理。
為此,尋烏縣成立山水林田湖辦公室,把多個部門分開實施的項目,統一打包推進,探索出南方廢棄稀土礦山治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模式。
他們又請來科研人員制定方案,選取了50余種植物進行種植。看到灌木生根發芽,植被一天天多起來,謝軍長舒一口氣。
“廢棄礦山植被覆蓋率已達80%,我們有信心最終戰勝這片荒山。”謝軍說。
這是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一景(7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經過多年治理,上甲村也重獲新生。
村民謝青山說,小時候屋外就是青山綠水,所以父親給他取名“青山”。但在1995年,因難忍當地生態破壞,他的父親帶著家人搬到縣城居住。如今,老父親又回到村里養老。
而謝青山申請到10多萬元政府貼息貸款,也回村里種了30多畝油茶、承包了4畝魚塘。“養魚一年能收入2萬元,油茶前年就開始掛果了,明年就到豐產期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了。”憧憬未來,喜笑顏開的謝青山不忘展示他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發的一段感言:“今天,這里治山理水,生態復綠,家鄉面貌煥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附近的生態修復區觀光游玩(7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經過多年探索,尋烏縣逐漸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治理的綠色發展道路,將昔日的“環境痛點”轉化為今日的“生態亮點”和“產業焦點”,一些廢棄的礦山變成工業園區,吸引大量企業入駐。
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尋烏縣利用礦區整治土地種植油茶、竹柏、百香果、獼猴桃等經濟作物2600多畝,達到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的有機統一。
這是位于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附近的生態修復區(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生態好了,蜜源多了,鐘世展又干回了養蜂的老本行。2017年,他收獲蜂蜜1700余斤,當年就回了本,并且成功脫貧。現在,蜜蜂越養越多,效益越來越好。
“不吹牛地說,我現在過得是相當舒服。”鐘世展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他在村里當護林員年收入1萬元,所種的8畝百香果年收益6萬余元,平日做泥水工一天能賺250元。
身處田園花海,一些游客通過抖音展示眼前的美景。昔日的廢棄礦山,已然成為旅游“打卡地”,更成了當地村民脫貧奔小康的生態“福地”。
這是位于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附近的生態修復區。從前這里是大面積的廢棄稀土礦山,目前除了恢復植被外,還成為了當地的光伏產業基地(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萬里長江第一港”的新藍圖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王奇峰通訊員徐世聰陳科宇)近日,記者一行在通山縣南林橋鎮慶果礦山看到,山體已被茂密的植被緊緊...
11月19日,副市長譚海華專程前往通城縣石南鎮督辦虎巖水庫水生態修復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明燈,副縣長侯紅輝陪同。相關...
省人大代表、武穴市委書記李新橋。“《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部署,讓我們對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培...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會君通訊員胡劍芳沈燕桂花飄香的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曾有不美的地方。“我們修邊坡,撒草籽,栽桂花、楠...
人民法治網訊(通訊員李旦明聰)6月18日,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歆昕、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監測處處長張文漫帶隊來我市斧...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姜明助夏正鋒報道:6日,市委書記孟祥偉分別來到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赤壁代表團、嘉魚代表團,和代...
11月22日,咸寧市副市長譚海華帶隊調研斧頭湖生態修復工作,市政府副秘書長、重大項目投資辦主任孫道遠、湖北省斧頭湖管理局...
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羊樓洞世界茶業第一古鎮,提升九宮山旅游景區品牌,加快131軍旅小鎮、富水湖綜合開發、青山湖景區開發...
11月13日,湖北省斧頭湖管理局組織咸安區紀委、財政局、水利和湖泊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咸安分局、咸寧向陽湖濕地管理...
1月9日,首屆方志敏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我市作家陳敬黎作品《汀泗橋》獲首屆方志敏文學獎小說類大獎。據悉,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