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衛華
閱讀提示
將農戶分散管理的山地,由村里統一收回,建成高標準、高質量油茶示范基地,增加村民收入
流轉1980畝拋荒地集約經營,投資建成葡萄園,80多戶農民加入合作社,貧困戶增收脫貧
拆除83棟廢棄土坯房,修建12公里水泥路,裝上路燈,種上石榴樹,打造生態長廊,建設美麗鄉村
德夫村人均年收入,2014年為4675元,2019年達到17320元,超過黃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年收入
“過去日子苦,現在過好了,活100歲都不夠。”8月11日,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子鎮德夫村,68歲的老支書李于興拉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的手說道。
老人中風8年,吐詞困難,但字字真情。
短短幾年時間,村里的破土坯房換成小洋樓,屋前屋后的泥巴路變成水泥路,路邊架起了路燈。村口建起綠化長廊,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茶油基地、葡萄園。
更多的變化,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老支書說,幸福的事兒,一天都說不完。
能人回鄉 家鄉變樣
德夫村地處父子山下,全村389戶1796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140人。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四無村”:無集體經濟、無支柱性產業、無致富門、無衛生室。田地荒蕪,荒山被瓜分,出門找不到路,人心渙散。2014年,德夫村人均年收入4675元,不到黃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屬于扶貧重點村。
2009年,村里請回北京中關村賣電子產品的老支書李相林和在溫州當校長助理的李儒良,由此翻了新篇。
大規模的建設,從村民的思想認識開始。
村里的1000多畝山地,多年前被十余戶人家瓜分,各自為戰,有人種樹,有人養雞,很難見到經濟效益。村里想將土地收回來,搞油茶項目,遭到不小的抵制。
李儒良逐戶上門做思想工作:“十指成拳,才有力量。不能因為一己之利,影響全局。”說到動情處,他拿老支書李相林和自己舉例子,“我們在外收入不低,回來的目的是為什么?就是想讓大家一起富起來。”
將心比心,抵制者的心慢慢融化。
2011年,德夫村建成高標準、高質量油茶示范基地,面積約2000畝。6年后,油茶進入豐產期,開始用累累碩果報答德夫村人的汗水。村民、村集體、經營者按合同比例分成,收入逐年增加。
村子變了,外出的游子也紛紛歸巢。2013年,在沿海開診所的村民李名龍,在村委會的召喚下回村,成為一名“村醫”。在精準扶貧工作隊幫助下,德夫村第一個醫務室平地而起。
油茶基地帶來經濟效益,還拉動了就業。該基地每年可為村民創造70多萬元的勞動收入。
流轉拋荒地 建成葡萄園
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黃石市人大常委會、黃石市煙草專賣局組成精準扶貧工作隊駐點德夫村,進行村莊改造、產業扶持。
2013年,國家以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為主要識別標準,確定貧困戶。在此基礎上,黃石提出了“四看”:看是否改造土坯房,看是否改造好廁所和廚房,看致富能力強不強,看就學、就醫、養老有無保障。到了德夫村,又加了“一看”:看是否有新村新風新貌。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德夫村一邊擴大油茶基地種植面積,輻射周邊村莊,一邊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葡萄園。村里將1980畝拋荒地流轉集約經營,2015年投入資金600萬元,建成一期100畝葡萄園,吸收80多戶農民加入合作社。2018年開始,政府每年拿出160萬元的貼息貸款,支持5戶貧困戶自主創業。同時讓24戶貧困戶入股油茶基地、葡萄園、超市,每個貧困戶每年可獲得1500元收益。2018年,德夫村脫貧出列。
老支書李于興的妻子照顧丈夫之余在葡萄園打工,每年能獲得7000余元收入。家里的老房子也換成了小洋樓。提起這,李于興笑得合不攏嘴。
拆除土坯房 種上石榴樹
村里原本有83棟廢棄土坯房,占了不少土地不說,還影響村容村貌。2015年,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德夫村動員村民將這些房屋全部拆除,騰出1萬多平方米土地。工作隊提供幫扶資金,幫村民種上石榴樹。一拆一栽,美了村莊,富了村民。
村民劉細梅當初挺反對這事兒,不愿拆房。如今看著滿園的石榴樹,她臉上樂開了花。她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德夫石榴’吃起來就是甜。”
村口的13棵古樹,多在百歲以上,見證了德夫村的變遷。以前,樹下盡是豬圈牛欄,臭氣熏天。
2015年,在扶貧工作隊支持下,德夫村爭取到400萬元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拆除牛欄豬圈,建成了生態長廊。13棵古村,成了村里最美的風景線。村內還建起了一橋、二橋、三橋,以及一環、二環、三環水泥路12公里,實現了路燈全覆蓋。
70歲的李朝艷和聾啞妻子在村里的油茶基地、葡萄園打工,成功脫貧。他告訴記者,政府為德夫村找到了“窮根”,根治了“窮病”。村子富了,村容村貌好了,鄉風也變了。過去,家家戶戶打麻將,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打牌的少了,家庭矛盾也少了,大家都在比拼,日子越過越好。
2019年,德夫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7320元,超過黃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年收入。村支書李名眾說,德夫村的進步僅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要想真正奔小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柯建斌陳新通訊員陳晨陽春三月,記者在通城縣四莊鄉感受到一幅美妙的春之圖——在四莊、上坪、大源等村, ...
通訊員楊洪霞鐘建華“花饃來了!這里是十堰市鄖西縣關防鄉沙溝村。每天早晨, “巧姐”面點作坊賣出近百個造型各異的饅頭。53...
她的名字叫做Lil Miquela麗爾?米科拉她目前的社交媒體粉絲數達到了驚人的250萬,每發一個帖子都可能收入6萬多元人民幣,專家...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組織的貧困戶技能培訓班在咸安區汀泗鎮古田村順利進行,來自全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賀炳紅抗疫一線,一駐就是近40天。“我基地里的凍庫管道離心泵燒壞了……”一天...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入...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報道:“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徐浪通訊員吳越)秋風送爽,扶貧送暖,近日,崇陽農發行黨員干部前往扶貧村崇陽縣沙坪鎮堰市村進行...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建報道:4月26日,建行湖北省分行離退休老干部及咸寧分行行領導一行到咸寧嘉魚扶貧點陸溪鎮藕塘村開展扶貧捐...
4月26日,建行湖北省分行離退休老干部及咸寧分行行領導一行到咸寧嘉魚扶貧點陸溪鎮藕塘村開展扶貧捐贈、走訪慰問活動。離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