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護送醫護車隊:
無論多晚隨時出發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恬
為抗擊疫情,市內公共交通暫停運營,私家車禁行,這座城市迅速從喧囂中沉寂下來。然而,在這個特殊時期,仍有一群人活躍在咸寧的大街小巷。
這是一支由普通市民自發組成的志愿者車隊。他們免費接送一線醫護人員上下班,穿梭于各個醫院之間,成為咸寧的臨時“動脈”。
18日晚上10點,記者來到市中心醫院門口,見到了志愿護送醫護車隊隊長甘寧,他正在等待醫護人員下班。
今年24歲的甘寧,是土生土長的咸安人。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去年因為大腿受傷,回到咸寧休養了大半年。他是一個網絡達人,一直關注著各種新聞資訊。面對洶涌的疫情,“我在家就待不住了,想出去做點什么,想出一點力。”
“封城”之后,市內公共交通全部暫停運營,但整個城市的運轉仍然需要一些基本保障,特別是醫療物資的運輸、醫護人員的出行保障等。咸寧楓丹公交公司開通了醫護人員通勤專用車,但是仍然不能解決城區醫護人員的正常工作之需。
大年初一,甘寧在一個水果微信群里看到一個醫護人員上下班遇到難題時,立馬與她對接上,正式開始了“護送醫護上下班”的工作。
“后來,我得知醫護人員上下班難是一個普遍問題,立馬建立了一個微信群,不停地在朋友圈轉發,征集志愿者和醫護人員,不到3個小時群里就有了400多人。”甘寧說,當天晚上,就有10多臺車開始運行了。
據了解,目前,有40名市民像甘寧一樣,主動加入到志愿護送醫護車隊中來,最多時候達到100多人。他們24小時待命,專屬且全方位安全護送一線的醫護人員,保障200余名醫護人員的出行。
今年45歲的夏愛玲和兒子兩人住在咸安,去年臘月二十八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通山。被困在咸安的夏愛玲在家里待了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了甘寧志愿車隊的招募信息,便報了名,成了首批志愿者司機。
志愿做司機,本不求回報的夏愛玲,經常會被感動到。
“我們車隊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都有,我們因為共同的想法聚到了一起,感覺就像一家人。”夏愛玲說,有一次她6點半從家出來,送了一位醫生上班后,在醫院門口碰到了志愿者司機王奇均,他給我帶了一盒牛奶,兩個茶葉蛋。現在外面沒有早點賣,他知道我們可能沒吃,就給我們準備了吃的。
夏愛玲跑的路線比較固定,主要在醫院與酒店之間,所以在酒店休養的醫護都存有她的聯系方式。
17日中午1點半,維也納酒店大堂里,云南醫療隊的護士王全麗因為沒坐上醫院班車,正著急著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酒店告訴她可以聯系夏愛玲。
“我真沒想到,我剛一開口說了我的情況,玲姐立馬答應了。”王全麗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她那天剛剛到達咸寧,因為人生地不熟,又沒聯系上他們領隊,可把她急壞了。她打完電話沒等2分鐘,夏愛玲的車就到了酒店,把她送到了市中心醫院。
志愿者司機蔡亮都是在夜晚義務接送咸安區第一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的一些醫護人員上下班,每天都準時準點。早上6點,天還沒透亮,便出了家門,他要先對車內進行全方位的酒精消毒,然后按時到達醫生護士的家門口,7點送醫護人員上班。
“現在路上基本沒車”,對于目前的出車情況,蔡亮甚至說到,“我永遠不會遲到,無論多晚都要接送。”
這些天的接送,蔡亮與醫護人員之間已經建立起了非常信任的關系。有醫生會跟他講到自己的壓力,也有醫護人員感激蔡亮的接送,指導他一些專業的防護知識。
在蔡亮的行車記錄視頻中,記者看到,不少醫護人員下車時會暖心地對他說:“開車注意安全。”而他會像親人朋友一般招呼說:“什么時候下班了,給我發微信,我來接您。”
社區志愿代購小分隊:
跑腿買菜有求必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通訊員 呂翠紅 劉治乾
自2月18日零時起,我市嚴禁城區居民自行外出購物。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組成志愿“代購”小分隊,為居民代購跑腿。
“今天大家都想吃點什么菜,盡快下單哈。”19日7點多,花壇社區網格員黃清就開始忙了起來,她從家里走到社區辦公點只要幾分鐘,但在路上,她就開始拿出手機工作。
今年50歲的黃清,是花壇社區網格員,一直負責軍分區小區、天兆小區、中行宿舍等8個小區的居民服務。疫情發生后,她一直工作在一線,自18日起,她又成了郵政宿舍小區的代購員。
15斤土豆、5斤白菜苔、8斤胡蘿卜……小區居民們將自己的菜單發到了小區群里,黃清看到后進行統計,再到城區指定供應點采購。
今天黃清接到了24單,代購任務得分4趟才能完成。在筆架山路口的社區指定物資供應點,黃清出示了社區開的采購證明后,開始采購。
“除了不要土豆,您今天還要點什么菜,今天菜苔很新鮮。”黃清一邊翻著菜攤上蔬菜,一邊打電話給自己包保的孤寡老人。
“我們給居民買菜,都是挑最新鮮的,就像給自家買菜一樣的。”在供應點,黃清忙活了半個多小時,出來時,她拎著十幾戶居民的菜,緩慢地往自己負責的小區走去。
路上黃清不得不走一會歇一會。自春節加班到現在,她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但她咬牙堅持將菜送到了小區門口。
在筆架山路口物資供應點不遠處,記者遇到了穿著紅馬夾挺著孕肚的社區網格員趙培培。
“這種降壓藥幫我拿3盒,再拿一個體溫計……”在一家藥店里,趙培培正在幫居民買藥。
今年30歲的趙培培,懷孕已有2個多月,自農歷大年三十開始,她返崗工作。她負責的小區內有兩戶是外地返咸居民,因為實行居家隔離,每天她都要幫忙采購物資,送菜上門。
2月4日晚上11點多,剛回到家的趙培培,突然肚子疼被送醫院。醫生說,趙培培是因為身體太勞累,已有先兆流產征兆,建議她馬上住院保胎,趙培培不得已回到家里休息。11日,趙培培不顧家人反對,再次回到工作崗位。
趙培培介紹,社區里不止她一個人有特殊困難,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天工作到11點多是常有的事。
來照顧趙培培的母親看到她每天工作到很晚,在廚房里心疼得直抹眼淚。“沒有辦法,只能無條件支持她的工作,一回家就給她熱一下湯,保證她的營養。”
為居民跑腿,他們有求必應。
走訪張家灣路口處的供應點、原電大對面慧鑫生活超市、筆架山路口物資供應點、中百超市、沃爾瑪等物資供應點,記者看到,社區代購員們戴著口罩,拿著居民的購物清單,正在幫居民們采購生活物資。
2月18日,希望橋社區溫泉中學小區居民周眉家里兒子過生日,想給孩子做點好吃的,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讓代購員幫忙購買。
2月16日,南昌社區財保小區居民李慶家中,收到了代購員幫他買的米和肉,喜笑顏開。
2月8日,元宵節,花壇社區居民劉婆婆家里想吃碗湯圓過節,她在家帶頭“閉門自守”,只得請社區代購員“跑腿”。
……
這一張張訂單感動著社區居民們,這背后的故事也讓人感動和溫暖。
小區物業保安:
每個角落都不放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念
治療一線在醫院,防控一線在社區。
面對疫情,小區的物業人員堅守在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為小區筑起堅實的屏障。
13日晚上7點,張鄂良和往常一樣,在小區入口內100米路段打轉,一方面注意車輛人員出入情況,一方面注意居民散步情況。
“為了安全,請不要集中散步。”“請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晚上7點—9點,一些居民在小區內散步。看到4人以上集中散步的,張鄂良迅速上前勸導分散,要求他們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9點過后基本沒有散步人員了,張鄂良又回到門衛室,從監控里觀看小區內部情況以及人員進出情況,每個角落都不放過。
今年63歲的張鄂良是金桂路世紀花苑小區物業保安隊長。大年初二早上,張鄂良剛剛睡醒,就接到公司電話,要求馬上到崗。面對家人的擔心,張鄂良說:“我工作有14年,小區情況我最熟悉。在這關鍵時候,必須沖在前面。”
張鄂良家在咸安,離工作地方不是很遠,但因為工作原因,一年難得回去一趟。按照以往,大年三十到初八是休息時間,只需要每天一次前往小區抽查工作即可,其余時間可以在家陪伴家人。但是今年,僅大年三十和初一在家休息,從初二到現在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春節家里很忙,以往我能分擔一點。今年妻子一個人忙活,很辛苦,但是沒辦法,小區居民多,不能出一點事。”張鄂良說,每天家人都會打電話詢問身體情況,叮囑勤洗手、戴口罩。
“小區換了幾次物業,我們業主每次都指定張隊長留下,他很負責任。”居民葛女士說。
從大年初二開始小區嚴禁外來車輛、人員進入。對于進出小區的人員,檢測點的值班保安會進行詢問、測量體溫、登記,張鄂良也會仔細辨別是否屬于小區居民。因為他在這里工作多年,熟悉每一戶居民以及小區車輛。
“外來車輛、人員一律不準進。為了居民的安全,不能怕得罪人。”張鄂良表示,前段時間,陸續有業主親戚來拜年,一律不讓進,東西可以放在門口,保安拿進小區,業主可以過來拿。有一戶業主直接打電話給他,要放人進來,他拒絕了,為此,兩人之前比較好的關系鬧僵了,這戶業主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和他說過話。
居民家水、電、鎖出現的小問題,能維修的,張鄂良也會盡力維修。大年初二早上,4棟的徐先生跑到門衛室說家里的線路燒了,請不到維修人員,十分著急。張鄂良迅速提起工具箱前去維修。由于一些在外地的保潔人員無法到崗,張鄂良有時還承擔起了保潔工作。
不同于其他保安輪班,作為保安隊長的張鄂良吃住在門衛室,24小時在崗。盯著監控、協調處理問題、保潔、消毒……張鄂良每天早上6點起來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2點后,基本沒有車輛、人員進出,才到門衛室2樓休息。若后半夜有特殊情況,值班保安無法處理,他也會馬上過去解決。
城區快遞小哥:
買來干糧填飽肚子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口罩、防護服、護目鏡、藥品、消毒液……“貨都齊了,準備轉載!”15日晚上7點,順豐快遞咸寧市咸安區分理處負責人佟思,在倉庫里忙活了大半天,終于清點登記完了要轉運的物資。雖然辛苦,但一想到能為抗疫出一份力,他覺得自己的這點累“值”!
從城區總部倉庫出發,佟思負責裝載轉運的近130箱防疫物資,將通過與相關同事對接,送往武漢、宜昌等市。
登記裝車、運輸、卸車清點……從除夕夜起,佟思便不斷往返于快遞辦公地點和貨倉之間,盡心負責防疫物資的運送。
截至15日,他共計分管轉運了2000套隔離服、5000套檢查手套、600箱口罩等各類醫療防疫用品。
“對快遞行業而言,速度就是效率。不論是針對武漢疫區的‘綠色通道’,還是正常收寄渠道接收的各類防疫物資,我們都全力做到當日接收、當日收寄、當日清運,確保防疫物資以最快速度抵達疫區前線。”佟思告訴記者,完成防疫物資運輸任務是當前首要工作。
目前,順豐在城區的5處寄遞網點正逐步恢復正常運營,以全力保障防疫物資運輸為主,運力以處理應急物資為主,各攬收網點要按照統一安排,結合實際制定快遞寄送收發預案。
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郵政、順豐等企業開通了專項抗疫救援物資“綠色通道”,確保醫療用品、設備等緊急物資第一時間運送至抗疫一線。同時,組織企業增派人力、物力以及各類運輸資源,號召在崗一線員工在保證自身健康前提下堅守崗位、加班加點,加大對疫情地區的運力保障。
防疫物資的運送,牽一發而動全身。佟思每天的精神都處于繃緊狀態,每天早上8點開始,佟思就要進入工作狀態,一直到忙到晚上9點。因為顧不上餐餐定時吃飯,他索性買點零食干糧填肚子。
除了運輸防疫物資,不少像佟思一樣的快遞人員,都是克服種種困難,始終堅守在崗位一線。他們每天做好衛生防護,嚴格執行員工崗前測量體溫和在崗佩戴口罩,定時對運輸工具進行通風消毒,就是為了自己和包裹快件的安全。
編輯:hefan
上一篇:
【云南醫療隊在咸寧】云南援咸醫療隊受傷護士谷桂美: “不情愿住院,我要重新投入戰斗”
下一篇:
連續奮戰,他病倒在戰“疫”一線 —— 記通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干部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