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白色7座面包車,一身厚重的白色防護服,每天20多個小時忙著對需隔離觀察人員進行轉移……這個新年,羅浩就是這么過的。
羅浩今年44歲,當兵退伍后,他先后在崇陽縣質監局、食藥監局工作,2019年3月調至天城鎮,成為該鎮一名副科級干部。
主動請纓“上前線”
天城鎮是崇陽縣治所在地,人口將近20萬。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以來,該鎮第一時間啟動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做到最廣泛的防疫動員、最嚴密的疫情排查、最嚴格的責任落實、最有力的隔離阻斷、最及時的醫療救治、最準確的信息報送。
因人口密集度大,醫護人員和醫用車輛有限,該鎮在對需隔離觀察人員轉運時面臨著難題。
“誰會開7座‘金杯’車?能不能上前線支援一下?”1月21日,在該鎮防控工作緊急會商會上,鎮黨委書記廖旦決定“征用”1輛車專門用于轉運,并在鎮上選派1名干部當護送司機。
“我會開,我愿去!”平日里說話不多的羅浩主動請纓了。
“你是不是傻?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觸會被傳染的,你這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無論身邊的朋友如何勸說,羅浩硬是“油鹽不進”!
每天都吃“閉門羹”
由于該鎮從武漢歸來的人較多,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密切接觸人員也較多,而且很多人開始也沒出現任何不適,所以當羅浩上門勸讓他們去醫院時,不僅磨破了嘴皮子,還挨了不少罵。
崇陽商業街一位50多歲的金姓老人,其當醫生的女兒從武漢出差回來后,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大過年的你讓我們去醫院?你們才有病吧!再說,我家里有醫生,自己會治療!”當羅浩上門說明來意后,老人怒了,說啥也不開門。無奈,羅浩又到處去請“說客”來幫忙。磨了4個多小時的嘴皮子,老人最終同意“全家人去醫院過年”。
大年初一清晨,羅浩得知,家住崇陽沿河大道的佘先生,因曾從武漢拼車回崇陽,跟同車的一位冠狀肺炎患者有過接觸。于是,第一時間上門勸說并護送他們一家人去醫院。“謝謝你及時挽救,保障了我家人的安全!”佘先生在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對羅浩再三道謝。
“每轉運一個人至少得花兩個多小時,因為不僅要磨嘴皮子,還得等他們收拾好東西出門,還要等醫院的各種檢查。”羅浩說。
從1月21日至今,他每天早上6點鐘就開始出門,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才回辦公室瞇會兒。忙的時候,飯都顧不上吃,實在餓得不行了,就泡碗面充饑。
成功護送數十人
“我女兒才9歲,原本答應春節在家好好陪她的,結果食言了!這幾天她不斷地打電話、發視頻問我什么時候回家,可我實在沒時間理她!”羅浩說,“等疫情退后,一定要找時間帶她出去玩幾天!”
“疫情是一場大考,更是一場精神與意志的淬煉,需要我們黨員干部沖在前面。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安安全全回家!”羅浩的愛人程晶也是天城鎮的一名職工,在丈夫主動請纓“上前線”后,她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
“他好比一座'諾亞方舟',成功勸說并護送了40余人到醫院進行集中觀察。”天城鎮黨委書記廖旦是這么評價羅浩的。
“疫情面前,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諾亞方舟'!”1月27日,崇陽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決定對羅浩進行通令嘉獎。
“我現在最怕的就是上廁所,因為上廁所就得脫防護服,所以也不敢多喝水。”采訪結束時,羅浩告訴記者,因為要確保自身安全,他們每天都得穿戴防護服、口罩和面罩,由于當前醫療物資緊張,所以自己只能將“損耗”降至最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編輯:hefan
上一篇:
【融媒體新聞·崇陽篇】“我們不上,誰上!”
下一篇:
查驗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咸寧市交投集團在咸寧北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