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
當前,隨著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不斷新增,確實有一些人出現情緒波動,陷入恐慌之中,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搶購大米等生活物資的情況。疫情蔓延,各種信息混雜,一些人對疫情表現出恐慌情緒,這也屬人之常情,無需回避。
要緩解這種恐慌情緒,阻斷其蔓延,最重要的是輸送信心,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尤其是一線指揮的領導干部堅定信心、堅守崗位、堅實擔當。一方面,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布疫情,加強宣傳科普,滿足民眾的知情權。民眾掌握了真實情況,就不會偏聽偏信,懂得了如何自我防范,就不會束手無策,面對疫情自然會增添勇氣和信心。
另一方面,就是用防控疫情的明顯成效給民眾吃下定心丸。防控疫情是場硬仗,需要在醫療科技、社會管理等諸多方面“硬核”攻關,充實資源、保障到位,既全力救治患者,又構筑堅實堤壩保護民眾免受感染。只要逐漸阻斷疫情蔓延、治愈更多患者出院,這些局部的勝利都將大大增強民眾信心。
“除了恐懼本身,我們無可畏懼。”對這場疫情,我們當然要警惕,要如臨大敵,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殲敵,但不必恐慌。不必恐慌并非盲目樂觀,而是基于對現實有準確判斷,對黨中央有信心,對整個國家的防控舉措和組織、動員能力有信心。當下,人員、物資正八方馳援武漢等地區,不僅讓受助者暖心,更能振奮人們共克時艱的信心。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恐慌徒勞無益,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攥指成拳,合力致遠,我們不僅能夠打敗恐慌情緒,更能戰勝疫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作者:秦川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湖北日報評論:堅定不移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下一篇:
東湖評論:保持情緒穩定,共同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