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饒敏 姜明助 吳文謹 特約記者 胡劍芳 李星
矢“智”不渝,政府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加快技改步伐。
以“智”求變,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以創新謀發展。
這是近年來,咸安“智”造的成長密碼。
制造業是咸安的支柱產業,疫情大考下表現如何?連日來,記者進企業、看車間,記錄下咸安“智”造“眾生相”,從中探尋答案。
智救:研發“新寶貝”扭轉困局
“太搶手了,超出我們的預期。”在咸安經濟開發區,威思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周偉對公司研發的“新寶貝”贊不絕口。
這個“新寶貝”,是可日產4萬片的全自動N95口罩機。目前市場預售價為140萬元/臺,客戶先打錢,再等貨,周期20多天。
“供不應求,連原型機都被客戶搶走了。”周偉告訴記者,公司最新生產的20臺口罩機中,除4臺留下自用,其余的均“名花有主”。
這家2018年落戶咸安的機械制造企業,主營數碼噴墨控制系統、數碼噴墨打印設備,產品60%出口歐洲、南美、東南亞。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威思頓坐了一次“過山車”。
年初,公司就完成了今年一季度訂單的備貨工作,只等年后發貨,“開門紅”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沒想到疫情爆發,海外訂單陸續取消,原本計劃2、3月份發貨的產品成了庫存,積壓貨值近1000萬元。
困局面前,怎么辦?公司決定以前幾年積累下來的研發力量為基礎,在武漢的技術團隊啟動了口罩機的研發、生產。
經過2月“閉關”,3月中旬,公司完成第一臺全自動N95口罩機的試安裝,同步啟動在咸安基地的口罩機制造、口罩生產計劃。
3個工作日完成行政審批程序,15天內建成潔凈廠房——全面復工的一個月內,威思頓就打破困局,開啟了新篇。
在咸安,像威思頓公司這樣,以“智”造家底作支撐,及時研發“新寶貝”自救的企業還有不少:
原本主營火車座椅、汽車零配件的雄志模具,開始做起護目鏡;主營無紡布的鑫寶利無紡布有限公司,投入醫用口罩生產;老牌制衣企業華欣制衣,轉產防護服……
“破困局,謀出路,是咸安‘智’造水平和能力整體提升的集中體現。”咸安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咸安不斷推進“機器換人,管理換腦”,打造智能裝備制造百億產業集群,企業積累了豐富的智能化改造經驗。
在這場疫情當中,豐富的智能化改造經驗迅速轉化為擴大防疫物資產能的“利器”,幫助咸安制造業實現了“智”救。
智變:刮起“技改風”勇立潮頭
這場疫情,讓咸安不少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飽受沖擊,但對于同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天源紡織而言,卻是另外一種景象。
記者在該公司混紡車間內看到,多年前數百名工人“熱火朝天齊開工”的畫面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的機器、更少的人。一臺長達39米的細紗機上,只有一個工人在“巡邏”。她的任務是保證機器運轉,而不用參與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在技改之前,同樣的生產線,至少需要4個人同時操作。
“用工需求的減少只是一個方面,工人們勞動強度的銳減才是更大的變革。”公司銷售總監李巖介紹,從勞動密集轉向技術密集,天源紡織只花了兩年時間。
2018年,該公司投入2000萬元啟動“機器換人”技改項目;2019年,這一技改投資擴大到3000萬元。
公司老總胡曉燕說,廠房建設并不是“真技改”,設備升級、品質提升、生產線擴大、更舒適車間環境和更輕松的勞動,才是技改應取得的效果。
公司自3月6日復工以來,雖然同樣面臨運輸、銷售、全球市場沖擊等方面的困難,但沒有因外部環境變化而造成減產。
“我們集團已經躋身國內一線品牌、國際知名品牌,在苧麻紡織領域,我們是龍頭,在全世界保持著話語權。”胡曉燕自信地說,不論外部環境怎么變化,市場永遠在那里。在區委區政府各類幫扶政策的支持下,天源有信心渡過難關。
企業的信心源自技改,技改的信心,源自咸安多年營造的“技改風尚”。
2017年,該區在沒有配套資金的情況下,向洪盛模具、興興奶業、精華紡織等企業發放技改貼息政策465萬元;2018年,在省級獎勵392萬元的基礎上,配套1284.5萬元,以不低于1500萬的資金獎勵技改;2019年,這一獎勵步伐直接躍至不低于3000萬元,向59家企業發放3763萬元獎勵金。
“區委區政府舍得拿出真金白銀,調動企業技改積極性。”區科經局副局長嚴柏樹介紹,2019年,全區工業企業技改投資規模增長至3.26億,一場“全民技改”風暴,已然醞釀成形。
智強:念好“人才經”贏得主動
咸安志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車輪裝配生產線的企業。公司今年剛復工,就拿到一張8388萬元的大訂單。
訂單來自沈陽長友供應鏈有限公司,是寶馬汽車的供應商之一,對產品質量標準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能為寶馬供貨,也象征著行業最高水平。
“能夠逆市拿到更高標準的訂單,是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技術人才作支撐。”公司副總經理陳琦介紹,公司的前身是德國霍夫曼生產線中國地區代理商,2006年起,通過不斷引進人才,研發自主知識產權,如今終于實現了華麗轉身,目前公司已擁有近40個專利。
在志研,技術骨干們的年薪,均不低于20萬元,目前正加速推進人才“本地化”,94名員工中,咸安本地人占70%。
去年9月,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敏實集團,在咸安投資建設“智慧產業園”,來自四川的新能源電池盒工廠總經理楊嘯決定舉家遷入,在政策框架下,其子女入學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和楊嘯一樣,敏實集團華中區共享中心負責人駱幫紅、EHS專員趙瑞鋒等一批年輕骨干,也決定在咸寧買房。買房,他們不僅有公司提供的免息貸款,還能夠享受最高60萬元的補貼。
在技術型人才及團隊的引進、建設方面,咸安從不“吝嗇”,除教育醫療資源保障、購房落戶政策優惠之外,該區還按引入的人才層次類別,給予3年內每月不超過3000元生活補貼;對固定資產實際到資額、年實際繳納稅收達一定數額企業的高管團隊,給予豐厚獎勵;對認定滿3年的市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工作室,一次性給予3萬元資助;對獲批國家、省級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獎勵……
政府的種種引才政策,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帶來了“虹吸”效應,極大降低了企業的“人才焦慮”,讓企業安心謀發展。
當下全球蔓延的疫情,正給咸安制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越是艱難時刻,越能體現企業發展路徑的正確性,咸安“智”造,正在勇敢“逆行”!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高質量發展在咸寧 復工復產調研行·崇陽篇】吹盡狂沙始到金
2月14日上午,廣東省湖北咸安商會向咸安捐贈的300套帳篷被送抵咸安區應急管理局。2月12日晚, 300套帳篷整車待發,終于于2月14...
漢口銀行咸安支行將持續做好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工作,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思想為您服務”的金融服務理念。
紅燒鯽魚、燒雞翅、蓮藕排骨湯……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飯菜上桌了,老人們吃得有滋有味,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1月31日,咸安區...
咸寧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阮澤華吳文謹紙短情長啊,道不盡太多漣漪,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啊……2月5日,正月初一。下午3時許,咸...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金志兵報道:18日上午,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文波率隊調研咸安旅游景點景區建設。 調研組...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葛建偉 特約記者 胡劍芳 通訊員 金志兵 劉波)舞臺上,抬花轎、采蓮船、旗袍秀等民俗表演,精...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阮莉、竇愛枝報道:20日,咸安經濟開發區內,洪盛模具二期、協宏智能家...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通訊員黃念報道:“我這8畝菜能及時脫手,并賣個好價錢,多虧‘科教星...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文景、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報道:6日,大幕鄉西山下村2000畝茶葉基地里,百余村民正在地里勞作。 ...
近日,省國土資源廳下發批復,咸安區成功創建省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區。 土地是萬物之母,萬業之基,是發展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