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成就巡禮 >> 正文

微工廠大作為——通城扶貧微工廠搭建致富大舞臺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05-25 07:50

編者按:為實現貧困人口零投資、零風險、零距離就業,通城縣在嚴把產業關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村組建立“扶貧微工廠”, 達到企業增效、集體增收、群眾脫貧、產業發展“四重效益”。

扶貧微工廠提升了貧困戶的精氣神,無論男女老少,他們告別無聊的日子,不等不靠不向上要,在家門口就業,種田打工照顧老小“三不誤”,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有一種獲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村民在關刀村藍極星廣告扶貧微工廠生產車間加工產品

高沖村扶貧微工廠——鑫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一角

村民在扶貧微工廠加工葛根面

員工在塘湖扶貧微工廠加工電子產品


能人返鄉辦廠

村民種田打工兩頭甜


5月19日,關刀鎮關刀村的藍極星廣告扶貧微工廠生產車間內,3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工作,焊接燈管、排線布板、組裝燈箱,一系列熟練的操作之下,一件件霓燈閃爍的廣告燈箱就制作完成了。

“一個月能拿到三四千塊錢,既照顧了家,又可以陪伴父母和孩子。”談及目前的生活,在微工廠上班的關刀村貧困戶方敏麗幸福滿滿。

創辦這家扶貧微工廠的負責人叫吳祚和,是關刀鎮關刀村一名90后小伙,由于家里窮,他十幾歲就外出務工,在濟南一家電子廠務工,從流水線工人做到產品銷售員,積累了不少經驗。2017年,他回到家鄉創辦了藍極星廣告公司,在自家幾十平方米的小屋內創業。雖然業務量在逐漸增大,但受條件的限制,吳祚和的公司卻難以發展壯大。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關刀鎮黨委政府推出了開辦扶貧微工廠政策,由政府出資建設車間,并提供配套附屬設施,吸引能人入駐創業,帶動當地貧困戶及富余勞動力就業增收。2020年1月,吳祚和就將他的藍極星廣告公司搬進了政府幫他新建的微工廠。

“通過政府的扶持,現在有45人上班,其中貧困戶有15人,每月工資都達到3000元以上。”通城縣藍極星廣告公司負責人吳祚和介紹說。

塘湖鎮引進在溫州創業的陳運北,利用新建“扶貧微工廠”,從事電器開關加工,安排當地就業人員20人,其中貧困戶9人,月工資3000元以上。

大坪鄉農林村引進本村在北京成功創業人士黎雄輝,利用新建“扶貧微工廠”,從事砂帶轉換和涂附磨具異型產品加工,可帶動貧困戶就業8人。


延伸產業鏈條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4日,關刀鎮高沖村的通城鑫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扶貧微工廠內,幾名來自本村的村民正在車間里工作。工廠負責人魏壽兵介紹說,雖然今年的疫情對他的生產銷售帶來了影響,但他并沒有裁員的想法,而是通過研發新產品和創新營銷方式來確保今年生產目標的完成。

通城鑫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湖北玉立集團有限公司的有關產品進行再加工,發展砂輪、磨具、八角砂等產品。目前,微工廠共吸納周邊村民就業36人,帶動貧困戶就業12人,其中殘疾貧困戶3人。

今年30歲的吳金霞是聾啞人,丈夫有精神疾病,大兒子智障,小兒子還在讀小學,一家4口被政府安排在高沖易地安置點居住,靠低保和殘疾補貼為生。微工廠建好后,村里安排她來做工,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錢的工資,這樣她十分感謝政府,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通城鑫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樣,關刀鎮道上村通過通城縣云溪云母制品有限公司產業鏈的延伸,利用新建“扶貧微工廠”發展云母包裝,解決就業人數18人,其中貧困人員9人,月工資收入2200元左右,村級集體增收4萬元。

雋水鎮油坊村充分利用湖北金豬食品有限公司擴大畜禽肉類加工生產,建立微工廠,解決貧困戶就業21人,村級集體增收3.8萬元。

麥市鎮西坳村引進通城縣洪宇鞋業有限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利用新建“扶貧微工廠”,進行鞋業加工。安排就業人數60人,其中貧困戶30人,村級集體收入3萬元。


加工農副產品

山貨拓寬百姓致富路


初夏的第一縷晨光照在沙堆鎮石城村葛根面加工廠門窗上,年近七旬的盧梅花老太婆快步走進包裝車間,今天的手麻利多了,一眨眼面前堆滿包裝好的葛根面條。

用盧老太的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沒想到七十歲能在家門口賺錢,一個月2000多元,再不讓子女過年節塞紅包了,補貼家用多的,全分派給孫輩們零花。這種獲得感、自豪感、幸福感,讓她有了地位,在村里說話的嗓子也高了,有時還雙手撐腰。

通城縣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鼓勵引導本地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利用“扶貧微工廠”發展農產品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

沙堆鎮瑤泉村中藥材種植大戶盧濟明去年種了400畝葛根,可到收獲時經濟效益卻并不高。

“葛根不加工成產品賣鮮貨,一般一畝達到4000斤的話只能賣到6000塊錢,加工成產品的話,附加值能達到2倍,大致在兩萬元錢左右。”2019年底,盧濟明成立了湖北康維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石沖村的“扶貧微工廠” 發展葛根面加工,此舉不僅延伸了葛根從種植到加工的產業鏈,還提高了附加值。

今年春節過后,盧濟明再次擴大規模,將自己流轉的1200畝土地全部種上葛根,并帶動69名貧困人員長期務工。

目前,微工廠已帶動15名貧困人員就業,月收入2000元以上。

五里鎮漢上村引導通城縣白米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運用其成熟的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及市場銷售優勢,發展紫薯種植和加工業,利用“扶貧微工廠”,進行紫薯加工,帶動15名貧困人員就業。以訂單式生產模式帶動110戶貧困戶發展紫薯種植,從生產環節和加工環節帶動貧困戶增收。

與此同時,通城縣還嚴把選址關、項目審批關和建設程序關,確保“扶貧微工廠”建設合規有序進行。并對已經入駐“扶貧微工廠”的企業進行定期指導檢查,確保帶動貧困戶就業的人數不少于8人,且貧困人員就業人數占固定用工總人數的30%以上。

截至目前,全縣共投入資金2030萬元,建設扶貧“微工廠”52家,吸納670余名貧困戶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每個“扶貧微工廠”通過支付租金的形式為村集體經濟帶來資產性收益3萬元以上。

通城扶貧微工廠真正為百姓搭建脫貧致富的大舞臺,讓群體闊步奔向小康。

文/圖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劉建平 通訊員 習水文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脫貧攻堅系列報道之三】“防貧保”筑牢防貧“保護墻”
下一篇: 紅土地上的“綠色減貧”決戰——大別山“將軍縣”金寨脫貧紀實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u id="mkfrf"></u>

          <p id="mkf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