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俊杰
全國兩會臨近,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潛山市黃鋪村黨委書記王紹南更忙了。5月2日一大早,王紹南就去鎮上參加黨員座談會,下午接待村民代表,聽取他們對鄉村振興的意見。“要進一步完善建議,把大家的想法帶到大會上。”王紹南說。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王紹南每年都要花大量時間調查研究。去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他就“加快建設農村養老設施”等提出了有分量的建議,引起有關部門關注。今年,他打算就特色產業人才培訓、村民醫療互助等問題提出建議。“這些建議,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在鄉村振興和精準脫貧的實踐探索中發現的。”王紹南說。
黃鋪村是丘陵地貌,七山一水兩分田,由于土地貧瘠、效益不高,大量田地撂荒,青年勞力外出務工。王紹南意識到,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必須找到一條出路,讓村莊有生機,鄉村才有希望。在他的帶動下,近年來黃鋪村采用“村企共建、企戶共享”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我們打造田園綜合體,讓黃鋪村成為農民和游客的樂園。”王紹南告訴記者,未來的黃鋪村將是一個有花有果、四季皆景的地方。
發展特色產業對技術要求高,這方面人才十分匱乏。王紹南在調研中發現,黃鋪村每年大專院校畢業生有五六十人,可回鄉的不到10人,不少學農的畢業生都沒回來。鄉村人才問題如何解決?王紹南跑遍全鎮的農業工棚,走遍全市的培訓學校,帶著問題做調研。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最緊缺資源,也是黃鋪村發展面臨的困惑。”為此,今年王紹南撰寫了“重視鄉村振興過程中村級人才問題”的建議,提出因村制宜配備發展人才、因業制宜招引技術人才、因地制宜培育鄉土人才,“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制訂定向培養有關政策,并將農業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
如今的黃鋪村,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1萬元,已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王紹南,依舊每日穿梭忙碌在田間地頭。
記者手記
把鄉親所盼放在心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王紹南身上,正有著對農業的懂和對農村、農民的愛。因為懂農業,他提出發展“錯位產業”,既種稻米,也種花卉;因為愛農村和農民,他關心農村的一草一木和農民的所盼所想,要把鄉村建設得更好,讓農民生活得更好。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紹南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始終將自己的實踐探索與代表履職緊密結合。他把自己在帶領村民實現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好經驗,經過進一步調查研究和分析總結,完善為代表建議,讓履職成果更大范圍開花結果。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王松靈委員——發揮專長 開出良方(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下一篇:
腳下沾泥土 心里才有底(履職思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皓魏錸攝“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陽新縣如何創新施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我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念兩會期間,政協第六聯組(科技、社科界)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陳應龍委員提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近日,農發行咸寧分行行長董錦銘帶領業務人員到襄陽實地考察美麗鄉村兩基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旨在深...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省人大代表、羅田縣委副書記、縣長郝愛芳。“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縣域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具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