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劍
大年初三,我攜妻帶子回到嘉魚縣高鐵嶺鎮陸水村的叔叔家拜年,因為表叔家住大巖山腳下的偏遠小山村,平時極少回去,只有在春節時拜一次年。
沿著綿延起伏的鄉村公路,小車一路暢通地行駛到一棟小洋樓前停下,這是叔叔新建的洋樓。下車便看到一幅春聯貼在大門兩側,上聯是:改革開放天地寬財源通四海;下聯是:百業興旺門路廣富貴達三江;橫批為:春回大地。看到這副春聯,使我不由想起了40年前給叔叔拜年時,他家門口貼的一副春聯。
那時,國家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農民的日子很窮。我到叔叔家拜年,由于他家人多地少,沒有其他路子賺錢,只靠在農村種幾畝薄田眼巴巴地望天收。盡管一年到頭勤扒苦做,仍是日子難過。叔叔請人寫了副春聯貼在大門口,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
春聯貼上以后,好多人都譏笑叔叔不諳世事,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不貼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聯,卻貼出這樣一副數字不像數字,春聯不像春聯的東西來,不知他“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只有少數人讀懂了其中的酸楚,整幅春聯表達的寓意是:沒一(衣)少十(食)缺東西。
一副小小的春聯,是農戶家一窮二白的真實寫照。沒有吃的就不說了,更沒玩的,叔叔家只有一臺10多寸的黑白電視機,只有一兩個頻道,熒屏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雪花點,聲音根本聽不清,而且信號時斷時續,看一次電視,不知要轉動多少次天線。當時,為爭看動畫片,小堂弟與小朋友們爭得“頭破血流”。
改革開放40年來,南嘉大地展宏圖,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調動了叔叔的種田積極性,在水田里種上了湘蓮,在山地上栽上了果樹,喂養了幾百只肉雞,一年的收入有好幾萬元。而堂弟常年四處打工掙錢,叔叔家成了改革開放名副其實的受益者,住有其房、病有所醫,摘掉貧困帽子,戴上小康戶的桂冠。一滴水見太陽,一副春聯,卻見證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進叔叔家,客廳里擺了一臺50多寸的大彩電,100多個頻道,各種節目應有盡有。原來,近年來,嘉魚縣深入開展電視“村村通”和廣播“村村響”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使村村都用上了有線電視和村村響廣播。不用出遠門,就能看到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聽到嘉魚電臺的村村響節目。我微笑著問堂弟:“你還會為爭看電視打架嗎?”他不好意思地說:“現在肯定不會了,你看我家配備了幾臺彩電,任何頻道都隨便看!”
我深受感染,作對聯一副表達心聲:上聯為:憶往昔土里刨糧缺衣少食沒東西;下聯為:思今朝多種經營招財進寶奔小康;橫批為:越來越好!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層】小磚茶有大市場
下一篇:
【新春走基層】一頓特殊年夜飯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子川通訊員張凱“風清氣正千般好,天朗景明萬象新”、“善水滋心心向善,濂泉潤筆筆書廉”、“好借廉風...
咸寧網訊通訊員方強報道:紅紅的春聯,濃濃的年味。近日,赤壁市老年書畫家書畫協會組織的“迎新年·送春聯”文化下鄉活動來...
咸寧網訊通訊員孟晚霞報道:1月22日上午,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村委會門前熱鬧非凡。活動現場,小讀者們在圖書館的流動圖書前...
陳泉辛(赤壁)父親非常喜歡傳統文化,尤其是對楹聯和詩詞情有獨鐘。父親寫對聯,不僅講究平仄與對仗,更注重與時俱進,貼近時...
咸寧市統計局咸寧,東鄰贛北、南接瀟湘、西望荊楚、北靠武漢,東西交匯、南北貫通。十八大以后,咸寧加快推進省級戰略咸寧實施...
王坪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改革迎來四十年,豐功偉績史無前。初心拓出康莊路,圓夢中華譜壯篇!經濟振興興偉業,城鄉巨變變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