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章文靜 劉震 實習生 簡美慶 蘭赟娜 通訊員 楊柳
3月11日清晨,咸安區南方中醫門診部的藥香已漫出門簾。診室內,母連錦指尖輕搭脈枕,對面坐著連夜從外地趕來的患者。這場景,在母連錦的診室里已重復了28年。
2025年3月,這位堅持“把脈問診也是學雷鋒”的中醫師,被授予第十批湖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母連錦生于華佗故里,長于中醫世家。少年時隨姑姑翻山越嶺采藥的經歷,讓他熟識500余種藥材的脾性。“七野生何首烏,去掉雜質后剪頭去尾,再進行九蒸九曬”,如今52歲的他談起中藥材的炮制,仍然熱情滿滿。
1997年創立南方中醫門診部時,母連錦將“百年中藥柜”放置在候診區——這件老物件映照著他想將中醫國粹薪火傳承、蓬勃發展的決心。在母連錦的影響下,兒子、女兒、外甥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中醫,他還收了15個徒弟,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母連錦說:“希望通過拜師、收徒、師承,讓中醫人迅速成長起來,繼承中醫脈絡、弘揚中醫文化,進一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讓中醫中藥更好地惠及百姓、服務群眾。”
如今,母連錦的診室已然成了青年中醫的實訓基地。
在母連錦診室的桌面上,中醫書籍和歷年來的病例擺放得整整齊齊,發黃的病歷本上記錄著近30萬例診療故事,家住咸安區向陽湖的萬婆婆就是其中之一。
“我記得2019年的時候……”母連錦回憶,家住向陽湖鎮的萬婆婆因嚴重的肺心病導致心肺功能衰竭,生活不能自理。當時,在了解到老人家庭困難的情況下,母連錦堅持無償為她治療。
如今,在母連錦的精心治療下,現在的萬婆婆做家務、下地種菜都不在話下。當日,記者跟隨母連錦來到萬婆婆家:“今天再過來給您把把脈,開個方子,保準給您調理舒坦!”正從菜地回來的萬婆婆說:“母醫生不收我的錢,還上門給我看病,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感謝他。”萬婆婆拉著母連錦的手舍不得分別。
跟隨著母連錦的腳步,記者又來到汀泗橋鎮古田村胡爹爹家里。
“水要覆蓋藥材先浸泡半小時再開火煎,水開后再小火煮20分鐘,藥效會更好。”母連錦給胡爹爹復診后,反復向他叮囑煎藥方法。“你總是這樣大老遠的過來給我把脈、煎藥,我肯定能活到99!”胡爹爹患有慢性病,需要精心調養,母連錦考慮到他年紀大腿腳不便利,便定期在下班后專程上門為他診療。
“每一位病患者,都關乎一個家庭,所以每次接診,必須耐心診斷,細心用藥,確保療效。”母連錦說。
28年里,母連錦的藥箱陪著他行走在田間地頭,出現在患者家中,累計行程4.2萬公里;堅持為福利院老人送醫送藥送溫暖,先后免費為600多名福利院老人診治疾病;組織醫療隊到下鄉免費為村民體檢;累計捐款12萬余元幫扶15名高中生和大學生……
當晨光再次漫過“百年中藥柜”,母連錦又翻開新的病歷本。28年如一日的中藥香里,母連錦在平凡崗位上踐行“生命至上”的誓言,用行動證明:雷鋒精神不僅是助人為樂,更是專業精神與社會責任的深度融合。正如他所言:“中醫的根在民間,學雷鋒的路在腳下。”
編輯:但堂丹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要求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診療...
9月7日,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專題展區,一款中醫AI機器人為觀眾把脈。這家企業的中醫AI機器人可通過中醫診斷方式與人交互,并...
選取部分適宜中醫康復理療病種實行按床日付費、門診日間付費,白天住院,晚上回家,不收取門檻費,既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慢特病...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龐赟 鄭璐)11月1日,市中醫醫院10多名醫務人員來到溫泉辦事處桂花路社區,為小區居民們進行義診。 ...
對于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養老難等問題,呂建中建議用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機械等,通過打造數...
萬紅梅還建議,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全省醫保支付范圍內,加強生殖中心專科建設和技術協作,規范診療行為,正確...
多年來,母連錦堅持為福利院老人送醫送藥送溫暖,組織醫療隊到農村送醫送藥,免費為農民群眾體檢治病,幫扶困難家庭,捐資助學。
通訊員劉亞琴吳忠廉2月5日,記者一行驅車前往赤壁市龍佑防控冠狀病毒肺炎醫學觀察區進行實地采訪。脫下防護服,進入工作區休...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喜歡打網球的周先生手臂疼得受不了,醫生說是肘關節發炎了,被稱為“網球肘”。市中醫院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