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摘編自《長壽時代的理論與對策》,原文刊載于中國權威經濟學術期刊《管理世界》2020年第4期
編者按 人類社會正在進入長壽時代,這將是關系人類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長壽時代的特征是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壽命延長,若干年后,相當多的人可能進入百歲人生?!堕L壽時代的理論與對策》一文以動態的視角,對長壽時代給社會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剖析,指出長壽時代下會產生新形態的長壽經濟,將在微觀層面深刻改變個人的生活方式及健康財富規劃,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方式、保持組織活力、承擔社會責任。基于此,本文從社會、政府、企業3個層面探討了長壽時代的解決方案,尤其強調企業應創新商業模式、引入共享及生態理念,對引導長壽時代下的產業變革與企業轉型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 本文作者、泰康保險集團陳東升董事長同時指出,相較其他企業,商業保險公司在參與構建長壽時代下的產業體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因為保險是金融服務業,更是民生產業,與養老、健康產業有天然的交集。泰康作為國內“保險+醫養康寧”這一商業模式的引領者,陳東升董事長認為,其本質是用商業方式推動一場養老革命,用市場經濟的方法和商業創新來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人類社會進入長壽時代提供應對思路。這不僅是長壽時代的企業解決方案,而且是一種以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和政府解決長壽時代挑戰的方案。 本號將節選連載《長壽時代的理論與對策》,本文是第三篇,查看原文請點擊《長壽時代的理論與對策》,回看連載第一篇請點擊《長壽時代、健康時代、財富時代》、連載第二篇請點擊《“長壽經濟”激發第三次人口紅利》。
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企業在長壽時代能夠發揮的作用對社會、政府和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企業未來的發展也必將受到長壽時代的影響,長壽時代正是企業解決突出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造核心價值的時代。
長壽時代的社會需求以老齡人口的需求為基礎,老人的需求將不僅僅是維持生存,而是實現自己的愿景,企業必須深刻了解這一需求變化,在商業上進行創新。哈佛大學的管理學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于1997年提出了顛覆性創新理論,指出顛覆性創新就是用更簡單、更便宜、比現有技術更可信賴和更方便的技術去爭取勝利(克萊頓·克里斯坦森,2014)。
為了滿足長壽時代老人的需求,企業需要不斷降低成本,使得面向老人的產品和服務更方便和實惠。舉例來說,美國養老社區的發展,就遵從了這樣一個創新原則,如“太陽城”,通過出售老年人可以貸款購買的大型養老社區住宅,把高爾夫俱樂部變成老人的日常的生活,開啟了美國對積極退休生活的消費(Trolander,2011)。
目前,新一代的養老社區正在把消費型的社區變成一個小型的長壽經濟體,既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式滿足老年人的基礎性和發展性消費,又鼓勵老人發揮銀發智力繼續創作與生產,這大大降低了高品質長壽生活的成本。
與需求改變和供給側的創新相對應,我們認為共享和生態將成為企業的新組織形式。為了應對長壽時代的挑戰,長壽時代的企業需要建立共享機制,以激發組織活力、提升組織效率。工業化時代的企業習慣于標準化的、流程化的、易于執行和管理的工作機制。而伴隨長壽時代的到來,多階段人生使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靈活,這種靈活性將使傳統企業對流程化、標準化和可預測性的訴求難以得到滿足。
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企業自身的內部型態也需要足夠的靈活性來適應未來更多樣化的個人職業發展需求。企業傳統的雇傭模式將轉變為合伙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機制,讓成員找到歸屬感、價值感,體現企業家精神,從而最大程度地展現出積極性和創造力。
同時,由于長壽時代人口年齡結構柱狀特征,各年齡段人口分布均勻,年齡組內和組間的需求趨于多元化,這會帶來市場集中度的下降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而面對市場變化,只有建立生態產業體系的企業才能夠滿足長壽時代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在長壽時代,隨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傳統的大型企業將有可能被更多的小而精的細分領域的更專業的企業所包圍,大型企業將與越來越多的小企業組成生態系統,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我們注意到,相較其他企業,商業保險公司在參與構建長壽時代下的產業體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保險是金融服務業,更是民生產業,與養老、健康產業有天然的交集。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保險金的累積,解決不同層級客戶未來長期的養老和健康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在長壽時代商業保險公司不僅可以是個人和家庭醫養支付資金的重要承擔者,是企業和政府采購養老和健康保障計劃的產品提供者,更可以成為醫療、養老、健康服務產業創新發展的有力促進者。借用保險資金特有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商業保險公司長期投資支持養老地產、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不僅能解決上述產業發展的融資問題,也能實現保險資金投資的多元化,更是保險產業鏈的延伸,建立產業生態取得協同效用。
中國正在迎來長壽時代,中國領先的保險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探索企業解決方案。泰康保險集團在23年的商業實踐中把一家傳統的人壽保險公司逐步改造、轉變、轉型為大健康生態體系,探索出一套應對長壽時代需求與挑戰的企業解決方案,具有一定典型性,行業紛紛效仿,已經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教學案例,這里我們作為案例加以研究。
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至今已發展成為一家涵蓋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核心業務的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作為保險業首個在全國范圍投資養老社區試點企業,該公司已完成北京、上海、廣州等19個全國重點城市養老社區布局,成為全國最大的高品質連鎖養老集團之一。秉承醫養融合理念,養老社區內配建以康復、老年醫學為特色的康復醫院。
圍繞長壽時代的主題,該公司通過打造長壽、健康、富足3個閉環,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其中,長壽閉環指壽險與養老服務構成的閉環,客戶購買壽險和年金保障,在養老社區里安享晚年;健康閉環指健康險與醫療服務構成的閉環,客戶購買健康保險保障,在醫療體系享受診療等健康服務;富足閉環指養老金與資管構成的閉環,客戶購買各類財富管理產品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保障自己的醫療和養老需求。我們認為,通過支付加服務,再結合中間的投資積累時間價值,泰康的商業模式構建出不同于傳統保險競爭的全新維度,產生比較優勢。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創新的本質是便捷和實惠。面對長壽時代的挑戰,泰康將保險與實體醫養相結合,通過專屬的年金保險產品“幸福有約”附加養老社區保證入住函的方式,既為客戶未來的長壽生活提供足夠的資金積累,又提前鎖定優質養老社區資源,實現了保險客戶與養老服務的鏈接。在此基礎上泰康進一步提出“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財、終極關懷”四位一體的全生命周期商業模式,在實體服務方面實現了對老年生命鏈的整合,目標是使長者們以最優的成本、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優質的醫養康寧全方位服務和體驗。
同時為了能夠配合該商業模式的銷售和服務,該公司打造了“健康財富規劃師”這一全新職業,幸福有約系列產品、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和健康財富規劃師三位一體全方位滿足長壽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認為,泰康這種模式帶來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養老社區在設計上體現適老化(如采用小戶型設計),在建設運營上體現集約化,在連鎖經營上從品牌推廣到供應鏈都具有規模經濟,這都體現了商業創新的本質;第二,養老社區的連鎖運營有利于養老科技的創新和應用,替代部分昂貴人力,這有助于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使得居民享受更高質量和便捷的服務;最后,社區居民通過泰康的保險產品提前儲蓄,享受復利效應,在入住后可以大大降低財務壓力。泰康這種商業模式將使得更多的中產階級能夠負擔得起高品質的養老生活,提高支付能力,降低消費成本,更好地追求長壽時代下的愿景,將推動一場養老革命。
作為一個企業面向長壽時代的探索,我們也發現它會對政府政策和社會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國家頒布一系列文件鼓勵和支持保險企業為社會服務領域提供長期股本融資、參與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運營、引領醫養領域的改革發展,比如2020年銀保監會聯合十三部委頒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就指出,允許商業保險機構有序投資設立中西醫等醫療機構和康復、照護、醫養結合等健康服務機構;鼓勵保險資金與其他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具備醫養結合服務功能的養老機構,增加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等等。
泰康方案的實踐與國家政策的制定頒布相互促進和印證。在社會層面,泰康養老社區正在通過提供長壽服務向社會賦能,嘗試成為長壽經濟的試驗田。在需求端,養老社區致力于提供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等醫療服務,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活動及交流場所,通過科技應用打造更多適老化設施,實現健康養老、文化養老、智慧養老;在供給端,養老社區為長者們發揮余力反哺社會搭建新的平臺,通過提供遠程教學、搭建專家平臺等方式讓長者們積累的知識經驗持續指導社會生產,持續創造價值。
綜上所述,泰康方案的本質是用商業方式推動一場養老革命,用市場經濟的方法和商業創新來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人類社會進入長壽時代提供應對思路。這不僅是長壽時代的企業解決方案,而且是一種以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和政府解決長壽時代挑戰的方案。在長壽時代的浪潮之下,中國需要更多企業投入到社會民生工程的建設當中,成長為大健康和大民生工程的核心骨干企業。
編輯:泰康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