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大暴雨襲擊赤壁,最大過程降雨量達422毫米。江河堤岸險象環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大汛大災面前,赤壁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中踐行“兩學一做”,讓黨旗在大堤上飄揚,黨徽在激流中閃光。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燈塔
“哪里有危險,哪里群眾有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就出現在哪里。”赤馬港辦事處砂子嶺社區黨支部書記方幼平要求社區的黨員干部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
連日暴雨,社區八、九、十組近千名群眾被水圍困,情況緊急。
方幼平立即組織黨支部所有干部,一方面疏散轉移群眾,另一方面向辦事處、消防大隊等部門請求救援。在消防官兵到來后,告知被困情況,全力配合,開展救援。
對轉移出來的群眾,采取投親靠友、集中安置等方式妥善安置,并緊急調運桶面、礦泉水等救援物資,確保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所、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與此同時,還幫助把50余戶村民飼養的近千頭生豬安全轉移。
砂子嶺社區黨支部是赤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一個縮影。該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深入群眾家中,安撫群眾情緒,把防汛救災作為踐行“兩學一做”的主戰場,成為聳立在風雨中照亮群眾前行的塔燈。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4日凌晨,神山鎮馬鋪村黨支部副書記余志剛冒著大雨,進組入戶查看受災情況,叮囑村民注意雨情,及時轉移群眾,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9時巡查到該村五組公路時,暴漲的洪水淹沒了道路和農田。他趟著水排查險情,發現渠道涵洞被沖刷而來的樹枝雜物堵塞。
余志剛毫不猶豫跳進過腰深的水中,為穩住身形,他不得不用手扒著渠道,然后用腳一點一點艱難地將雜物挑取出來,經過3個小時的努力,渠道暢通了,清理上岸的雜物,三輪車來回跑了8趟。期間,湍急的水流好幾次險些將他吸進涵洞。
余志剛爬上岸后,才發現腿上多處被劃傷正流著血。他說:“這點劃傷不算什么,只要能保障渠道暢通,讓村民莊稼少受損失就值了。”
在赤壁防汛救災一線,處處活躍著像余志剛這樣的黨員干部。水滸城村支部書記趙平球堅守防汛崗位三天沒回家,年邁多病的父母需轉移,他讓親戚去幫忙,而自己卻去轉移村里的孤寡老人。黨員余曙光家3027畝水稻受災,但仍不忘幫助鄉鄰,免費為50余名受災轉移群眾提供吃住。
一種責任,叫做勇于擔當
6日,市內公交線路全部恢復正常。搭乘2路、8路、9路等公交線路的市民發現,河北大道名人城堡段的積水沒有了,道路暢通了,路上沒有淤泥了,花壇、垃圾桶等城市設施也修復更換了,門店都開門營業啦。
為恢復城市生產生活秩序,赤壁市住建局黨組勇于擔當,全體動員,黨員干部帶頭上路,組織市政、環衛、園林等部門所有員工,修復排水設施設備,搶排積水,整理修剪受損花草樹木,出動清運車、挖機等清理城市垃圾,沖刷路面,恢復整潔。黨員余新民說,水退到那里,我們清掃工作就做到那里,在最臟最累的地方就有我們黨員的身影。
供電、交警、民政、人社、衛計、疾控等部門,黨員總是奮斗在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第一線。同時,經信、工商、稅務、社區等單位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企業、門店、居民家中,動員開展生產生活自救。
截止目前,赤壁市城區漬水道路基本恢復暢通,城市受損設備相繼修復、正常作業,受災商鋪、門店陸續重啟經營,受災居民群眾生產生活秩序井然。據悉,該市還將于8日下午開展“萬人潔城”活動,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對城市進行全方位清理,不留死角。(特約記者 彭志剛 童金健)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