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姜明助、特約記者劉健平報道:連日來,通城大坪鄉來蘇村菊花種植基地老板胡來龍心里樂開了花:烘干后的菊花被外地藥商預訂一空,均價300多元一斤,200畝菊花豐產增收已成定局。
在通城經濟開發區,澤中物流有限公司內忙而有序:藥材交易信息在這里交流匯聚,公司倉儲物流網絡通達南北。這家投資1.2億元建成的醫藥物流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鄂南地區最大的藥材集散地。
在該縣中藥龍頭企業福人藥業公司,車間干凈整潔,流水線高速運轉。公司生產的中成藥金剛藤系列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超過90%。
通城土地肥沃,適合中藥材生長,素有“江南天然藥庫” 的美譽。該縣在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得天獨厚的傳統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該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發展戰略,實施“五藥” (藥材、藥品、藥市、藥膳、藥養)并舉,著力打造中藥材大縣,搶占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風口。
該縣將中藥材種植作為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重要途徑,扶持一批中藥材種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村、專業戶,建設一批規模種植基地。力爭到2021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中藥材專業村達到100個,專業組達到1000個,專業戶達到10000戶,建成全國中藥種植示范基地。
在“藥品”上,該縣將啟動實施傳統中醫藥企業“倍增工程”、新型中醫藥企業“培育工程”、中醫藥產業園區“筑巢工程”,規劃建設藥姑山中醫藥產業園。力爭到2021年全縣中醫藥工業企業達到20家,中醫藥產業集群成為全省重點產業集群。
在中醫藥交易流通環節,該縣將立足通城現有醫藥營銷網絡,發展醫藥總部經濟,打造買全國賣全國的中藥材重要集散地。力爭到2021年,全縣中醫藥營銷總額達到200億元以上。
在中醫藥養生旅游領域,該縣將著手設立黃袍山——黃龍山——藥姑山中醫藥保護區,深度挖掘藥姑山“藥”文化和“瑤”文化,打造“生態旅游+”“養生文化+”品牌;開發一批中醫藥觀賞、中醫藥文化探尋、中醫藥工藝體驗、中醫藥保健休養和瑤族文化體驗的特色景區;支持中醫藥休養中心、中藥材植物博物園建設,打造華中地區中醫藥養生、養老、旅游勝地。
“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五年大跨越”。該縣提出,力爭到2021年,中醫藥產業發展到300億元。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