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中部的荊門,地處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作為一個插花貧困地區,荊門市的貧困人口分布及其貧困狀況自有特點:局部性、分散性和相對性。要完成“2018年所有貧困人口如期精準脫貧,與全市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怎么“扶”才能更科學有效?
荊門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7月底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被稱為精準扶貧“30條”。隨后,陸續推出《實施細則》《荊門市建立精準脫貧退出和激勵機制實施方案》《荊門市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指導意見》等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圍繞年度脫貧目標,荊門市實施產業培育、保障提速、危房改造和異地搬遷安居脫貧、基礎設施改善及能力提升的“五大行動”。其中,產業培育行動已經成為在這片土地上引領老鄉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的明燈。
“一村一品”,致富路上強根基
對荊門市2014年建檔立卡的210個貧困村來說,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托底、完善公共服務、改善生態環境幾乎是共同的短板,是派駐到各村精準扶貧工作隊幫扶列表上的重要內容。結合村情發展“一村一品”,就是扶貧致富的有效路徑。
鐘祥市柴湖鎮西溝村是典型的移民村,人多地少,靠種植傳統農作物難以致富。入駐該村的荊門市財政局精準扶貧工作隊經過調查研判,將適合當地種植的半夏、白芨等中藥材種植確定為該村特色產業大力扶持。
作為農業大市,荊門市重點扶持發展以馬鈴薯、甘薯為主的旱作農業,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以龜、鱉、蝦為主的特種水產業,以優質林果、中藥材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鼓勵發展香菇、板栗、葛粉、油茶、核桃、花卉苗木等優勢農產品。對貧困農戶發展種養業,實行免費提供種子、種苗,對連片流轉土地發展產業帶動農戶脫貧的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勵,力求通過發展生產促進貧困戶徹底脫貧。
光伏產業,引來財富長流水
光伏發電是國家推廣的扶貧工程,能有效幫扶無勞動能力、無技術、無資金的貧困戶脫貧。東寶區栗溪鎮花屋場村規劃建設的300千瓦光伏發電站正在建設,其中一期200千瓦,除100千瓦為集體出資建設外,其他由該村有建設意向的貧困戶聯合出資建設。貧困戶資金不足的,可以光伏貸的形式爭取無息貸款。享受國家補貼的貧困戶,每年可增收5000至6000元。僅在東寶區栗溪鎮,就有花屋場、馬集等6個村正在建設或已經建成光伏發電站。
2016年,全市210個貧困村將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建設小型光伏發電站,裝機規模不少于50千瓦、年發電量不少于6萬度、年發電收入可達到5萬元以上。2016年至2018年,幫助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安裝發電系統??纱_保在20至25年內每年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提供穩定的現金收入。
鄉村旅游,美了環境富了農家
在荊門市“十三五”規劃中,鄉村旅游被寫入旅游的規劃之中,荊門市著力農旅結合確立旅游扶貧項目,重點扶持綠林、馬河、栗溪、曾集、客店等5個鎮創建旅游脫貧示范鄉鎮,在建檔立卡的貧困村中扶持10個旅游脫貧示范村、300個旅游脫貧示范戶。
東寶區馬河鎮錢河村是省級濕地公園,也是貧困村。在這里,鄉村旅游正是脫貧的特色產業。去年以來,錢河村見證了不少新變化:全長6公里的錢桑路竣工通車,4.7公里的錢鐵路已經敷設完成,錢河上游年久失修的巴巖水庫正在整險加固,錢河正在進行河道整治、清淤。河邊上,殘疾人夫婦羅章云、李官香開辦起錢河第一家生態農莊。
東寶區栗溪鎮和馬河鎮同屬山鄉,他們引進了來自貴州的旅游公司,合作開發頗具三國文化底蘊的“中國荊門插旗山風景區”。屆時,景區將集自然觀光、休閑養生、農特產品開發于一體形成完整旅游產業鏈,鄉村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還能帶動周邊鄉鎮村民和貧困戶脫貧致富。
金融扶貧,為發展“造血”
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生產資金不足是“攔路虎”。
在沙洋,沙洋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聯合沙洋縣政府于2015年推出了欣農貸(扶貧)產品,只要是在沙洋縣登記建檔的貧困戶,無需抵押即可申請欣農貸(扶貧)貸款,每戶農戶最多可貸款5萬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貸款50萬元,并可享受貼息優惠。2015年,沙洋縣拿出了3000萬元撬動金融資本,其中1000萬元設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金,1000萬元建立資金池,1000萬元發展保證保險貸款,并出臺政策對獲得金融扶貧貸款的主體貼息。僅2015年下半年,該縣金融機構就開發出了7個扶貧貸款品種。
為支持產業發展,荊門市大力推廣扶貧小額信貸。截至日前,全市已落實風險補償金6600萬元,累計授信5221戶、授信金額32720萬元,累計放貸5517萬元。金融扶貧解了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也使產業發展之光照亮了荊門老鄉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荊楚行記者 周圍)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負債村一躍成千萬元富裕村——鐘祥湖山村盤活村集體“三資”破局扶貧
下一篇:
“扶貧母雞”進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