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雨后的鶴峰縣燕子鎮處處散發著泥土氣息。步入燕子鎮民族中心學校,仿如置身于一個五彩繽紛的花海、綠樹成蔭的公園。
課間十分鐘,記者在操場上遇到了剛剛上完語文課的九年級學生林靜。“現在我和弟弟讀書都不用交學費和書費了,而且每年還分別有1250元的補助,爸爸沒有了負擔,我和弟弟都特別高興。我們一定會努力讀書!”林靜說。
林靜和上七年級的弟弟都是該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子女,母親去年不幸去世,奶奶年邁,只有父親一個勞動力,要養活全家四口人。
像林靜這樣的學生,在鶴峰縣有10613人,2015年發放教育扶貧資金1781.29萬元。為了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的目標,鶴峰縣比照上級標準新增資助政策,由縣級財政自籌資金204萬元,對未享受到專項資金資助的貧困家庭學生進行了資助。
走進校園,新建的學生公寓、靜靜矗立在一旁的教師周轉房以及遠處漂亮的中心幼兒園都已投入使用,其中中心幼兒園是目前全縣鄉鎮唯一一所一級幼兒園,維修后煥然一新的教學樓更是書聲瑯瑯。走進教學樓,功能室、實驗室、班班通等更是讓人應接不暇,而這一切都得益于縣里的教育投資900余萬元。運動場也已完成前期規劃,預計今年暑假動工。目前涉及到全縣27所學校的42個工程類項目全面啟動,不招標類項目已全部完成。
記者在校園里看到,不少年輕教師來來往往穿梭于校園中。近三年來,燕子鎮共補充新機制老師26名,同時還規定教師交流人數不得低于總數的十分之一。
2015年,鶴峰全縣遴選教師參加國家、省州縣等各級各類培訓2100余人次,完成校本培訓1650余人次。鶴峰一中專項招聘、編外招聘教師23人。招聘農村中小學教師68名。采取各種形式的支教,加大教師交流力度。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鄉鎮間(縣直)交流97人,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鶴峰縣的做法和成績,是恩施州的一個縮影。
落實補助政策,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貧困學生從學校告別貧困。這是恩施州精準扶貧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荊楚行記者 程芳)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生態補償脫貧路
下一篇:
鄂州:危房改造惠及特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