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幾輪強降雨,導致崇陽縣港口鄉洞泉村境內高堤河6處河堤潰口。9日傍晚,再次走進洞泉村時,夕陽下洪水肆虐過的痕跡仍斑駁可見,河堤早已重新加高加固,所到之處秩序井然,村民們有的在廣場上跳廣場舞,有的正趕著牛羊從田間悠然地歸來……
“洞泉村以前出了名的窮,這兩年變化非常大,這一切離不開程書記。”見到有記者來采訪,村民紛紛說道。他們說的“程書記”,就是今年43歲的村支書程清兵。他畢業后一直在外做生意、承包工地,手頭寬裕后經常幫親幫鄰,在村民中有著良好的口碑……2014年,在鄉干部和村民的邀請下,他回村當上了村支書,成了村民們的主心骨,也成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洞泉村遠離城鎮,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窮村,出路在何方?發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上任伊始,尋找經濟發展、村民致富的道路,成了程清兵和村黨支委班子急于解決的課題。他帶領村班子成員,走村串戶,求教于民,尋求發展之路。
在調查中,他發現洞泉村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于是他決定以此為突破口,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村民收入。他帶領村民用好用活土地資源,走合作社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設集賓館、飯店、超市、會議室于一體的經營性村級辦公陣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打造宜居村莊,改善居住環境,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村里文化廣場、幼兒園、村級辦公室陣地齊全,村道實現組組通,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他的帶領下,2015年,5戶村民以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合伙創辦崗嶺山養殖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以少量資金和勞力入股;同樣模式發展的生豬養殖帶動村里3戶貧困戶;3組村民采用合作社的豬糞做肥料,種植綠化苗木基地,年收入近20萬,順帶解決了上10戶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5戶村民興辦石灰廠,增加致富門路。
“沒有程書記的幫助和支持,就沒有我一家人的今天。”貧困戶龐正輝說。他的妻子是個殘疾人,兒子在上大學,一家3口只能靠56歲的他種菜、賣菜過日子,生活十分貧困。程清兵獲悉之后,為他提供技術,指導他掌握香菇種植技術,使他家庭年收入迅速躍升至2萬元,實現脫貧。
“發展的路子既然選好了,就要千方百計做好。”程清兵說,目前19戶貧困戶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正在加緊建設,預計年底可建成,全村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都可摘掉“貧困帽”。(咸寧日報見習記者 馬麗婭 通訊員 汪佳 陳地牡)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區官埠橋鎮吹響脫貧沖鋒號 普查驗收貧困戶
下一篇:
通城縣麥市鎮扶貧產業作支撐讓脫貧工作底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