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
王定釗出生在一座老房子里。
房子雅名迪德堂,占地一千三百多平方,由正屋和橫屋組成,抬梁構架,穿斗木構,內有16個天井,50多間廳房。正屋和橫屋的門樓分別楷書“槐軒”“業振瑯玡”大字,折射出昔日王氏家族的顯赫。
王定釗卻是大宅門里貧寒子弟,15歲輟學外出打工,幾經商海沉浮,到25歲時就積累了百萬家財。
雖然只有初中畢業的底子,文化情懷卻很濃郁,因為出生在傳統文化濃郁的古村落里。身在異鄉的他,故鄉的古街、古宅、古井、古橋、古廟、古河道,時時浮現在他的腦海。他從孔夫子舊書網淘來《興國州志》《陽新縣志》《通山縣志》《武寧縣志》等幾十本故鄉周邊的方志和資料書,日夜捧讀,既解求知欲,又慰鄉愁。一日,他在一書中讀到:“1938年10月17日,陽新縣城淪陷,縣政府被迫遷入燕廈江源村,迪德堂為辦公區”。后又了解到:土地革命時期,迪德堂對面的老宗屋是子英鄉蘇維埃政府辦公場所……洪港鎮江源村,共遺存古民居11棟,總建筑面積兩萬平方,其中明代建筑占大半。著名建筑有迪德堂、老宗屋、義籌老屋。
迪德堂面闊八間,進深四重,因深厚的人文底蘊而卓爾不群。房主王迪吉是進士而沒有當官,卻當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鄉村教育家,他教的學生考中舉人的有三十多個,考上進士的有七人。他去世時,前來為其送葬的頂戴花翎學生就有17個。老宗屋面闊五間,一進四重,總面積三千平方,前有跑馬場,后有小花園。高大的門甲為荷花綠大理石經過銀錠打磨而成,天井臺面由長條大理石鑲鋪。義籌老屋以內部裝潢考究而在百里十鄉首屈一指,更因為它的另一個名字叫純寡婦屋而流芳久遠。
江源村現存最著名的這三座古建筑,其大門門框都是大理石材料。老宗屋,始建于明朝隆慶年,二重天井是一個近百平方米的順長天井,天井臺面為長條大理石鑲鋪。建于清末的江源義籌老屋正面大門也是大理石門框。光緒十七年(1891)年十月竣工的迪德堂,大門框為長條大理石鑲造,框面經銀錠打磨,光可照人。老宗屋二重正門高大的門框,即為驚艷今人的荷花綠大理石經過銀錠打磨而成。
1960年代,通山人在修公路時“發現”了大理石,并迅速發展壯大成一個先后有十萬人從業的支柱產業。這時的“發現”其實是一種“重新發現”,是一種現代產業化的發端。
江源老屋的大理石應用,恰好成為通山大理石產業的“文化底蘊”。
——選自《路自通山》一書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人文與理性輝映 ——宋代儒學的氣象與精神
下一篇:
長假時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龍華通訊員彭錦弦聶文聞近期,國內多地通報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因此居民仍需注意預防接...
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3月8日,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第111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市紀委監...
5月7日,建行咸寧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楊兵、黨委委員、副行長黃波及分支行部分中層干部前往通山縣廈鋪鎮冷水坪紅色教育基地開...
徐浪陳蘭整理曾家山座落于通山縣黃沙鋪鎮大幕山林場東側山頭。土地革命時期,曾家山是鄂南革命根據地中心,全莊有中共陽新縣...
九宮山下的周家大屋,是湖北遠近聞名的古民居,至今已有230余年歷史。9月初,彭德懷率部向鄂南進發,沿途幫助建立區鄉蘇維埃...
9月24日,記者走進通山縣龍燕湖無花果基地,一股清新的果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 150多畝的無花果樹青翠欲滴,一顆顆或紫紅或...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宋東報道:2月28日,記者走進三國赤壁古戰場核心景區“摩崖石刻”景...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15日09:42來源:恩施晚報魚鱗一樣的瓦片。全媒體記者楊順丕攝影報道6月初,來到宣恩縣沙道溝鎮彭家寨,綠...
編撰組表示,將努力編纂出一部通山文化精品,把《江源村志》打造為當代通山村級志書的樣版。
不得不承認,塘湖處處讓人心潮起伏,心底暗忖自己想象力的匱乏,唯有雙腳踏踏實實接觸這片土地,情感隨黃袍山一起搏動,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