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月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與老街眾多叔嬸、伯娘一樣,右手上不分白天黑夜都戴著一枚“戒指”——頂箍。
頂箍是鐵質的,板指一樣大小,表面布滿密密麻麻針頭凹凸,是當時家庭婦女必備物之一,供縫補衣裳、納鞋底,做鞋子之用。
那時候,大人、小孩穿的鞋子都是自家做的。買鞋子穿的是少數條件好的人家。
夏天,我們都是打著赤腳放牛、上學,只有在秋季天氣變涼后,才穿上母親做的布鞋,冬天穿棉靴。
一家人穿的鞋子,母親是忙里偷閑做出來的。天氣晴好的日子,母親就清理出家里不能再穿的破衣爛衫,清洗曬干,剪成片狀。用面粉熬一盆面糊,下幾塊門板糊鞋殼子。傍晚將曬干的鞋殼子從門板上撕下。下雨不能出工的時候,就借來鞋樣子做鞋。首先按大小將鞋殼子剪成鞋面、鞋幫、鞋底,然后納鞋底。
鞋底有七、八層鞋殼子厚,外面一層白布,用大頭針穿上棉索,一針一線密密麻麻的納,每一針都要用手指上的頂箍頂一下,才能將大頭針穿過鞋底。
我常常見母親一有空閑就拿出針線納鞋底,有時左右鄰居串門、聊天也不耽誤,有時在煤油燈下做到深夜。鞋底納完后,母親就用黑色燈芯絨布料縫制好鞋面、鞋幫,再上好鞋底。一雙雙嶄新的布鞋就做好了。看著一家人穿上舒適、合腳的新鞋的高興樣,母親也會露出幸福的笑容。
后來,供銷社商店賣布鞋、解放鞋、運動鞋、皮鞋,經濟實惠,大家都買鞋穿,母親就再沒有做鞋子。那一枚枚用壞了的頂箍,也早已消逝在歲月的長河。這個頂箍名詞,是母親手上閃光的“戒指”,留下溫暖的回憶。
編輯:但堂丹
每次打開鞋柜,都要用手摸摸鞋面,覺得那上面還留有母親的溫度,摸著摸著,仿佛又看到油燈下母親納鞋底的身影,穿一針拽一線。
馬齒莧,豆莢花,鞋墊,石磨,流浪歌手,比南瓜還小的村子,母親的經文、木箱子,桂花的香氣,炊煙的寂寥,體內飛翔一張張白...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陳亞平(咸安)春節于全民來說似一大聯歡,對于我等公務人員而言,卻帶著年檢年審的味道。生活質量提升的同時,家族高齡老人...
母親燒好一大鍋滾燙的開水,當主事者一把長刀捅下去,鮮血汩汩地淌進案板下的大瓷盆。下午母親將切成條狀的鮮豬肉用稻繩拴了...
記者郭蓉從1月24日起到3月5日,嘉魚縣江櫻花園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盧勇已連續41天奮戰在防疫一線。通過細化臨時黨支部人員分工...
阮家傳(溫泉)在所有的電視節目中,母親對每天晚上中央電視一臺的《天氣預報》情有獨鐘,可以說到了癡迷的程度。母親就這樣...
和普天之下所有母親一樣,我的母親也不乏勤勞樸實的美德。我也從來不會讓她失望,力爭優秀以換取母親的欣慰和微笑,因而我一...
疫中小雜記■黎洪濤(市中心醫院)疫情前,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人們都在歡天喜地地置辦年貨或聚會,一派歲月靜好、現世...
楊華(咸安)這一天帶露的野艾在市場上找到了一席之地這一天母親把艾蒿插上門楣驅邪祈平安這一天母親煮幾個雞蛋涂上紅裝進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