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英
秋意濃時。我上網搜索旅游攻略。奶奶近期的狀態似乎不錯,胃口相對于上半年,好了些許。前幾天,她還讓我帶著她去集市,買了塊紅綢布。
我再次提及帶奶奶自駕回北山看紅葉,這也是父親多年來的愿望。父親是奶奶的遺腹子,卻因先天不足,出生后腿腳不大利落,年齡大后,腿腳更不如從前。
我把手機上的圖片指向奶奶,故意逗她:“有人說,北山上的烏桕紅葉,是大自然最好的情書,用它的葉子送人,能情定終身。”
躺在搖椅的奶奶笑了。她滿是褶皺的臉,在夕陽下泛著微紅,見我一本正經地向她耍寶逗樂,她很配合地用力緩了緩眼睛,然后說:“嗯,烏桕經霜最是紅。只是可惜,好景從此無人識。”
“怎么會無人識呢,奶奶您看,網上都把北山這坨地方炒熱了。”我翻著手中的旅游攻略繼續向奶奶勸說。
奶奶笑了笑,抬手輕輕摸我的頭,一臉慈愛。
我還在為北山上的數百萬株烏桕紅葉不遺余力地向奶奶推薦,希望能早日成行。那漫山遍野的烏桕樹,陽光下五彩斑斕的紅樹葉與周圍的青山綠水與白墻黛瓦相映成畫,要是能推著奶奶的輪椅讓她在這金色的圖畫中走走,該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更重要的是,北山是爺爺奶奶的故鄉啊,那是個出了很多將軍的地方。
“奶奶,我們什么時候返回北山看紅葉?”
“等奶奶身體好些,就去。”
奶奶什么時候身體能好些呢?我不知道。自我答應父親,在奶奶的有生之年陪她回北山看紅葉起,每一提及,奶奶總說等身體好些就去。我大學畢業后,她這么說。我參加工作后,她也是這么說。我結婚生子后,奶奶還是這么說。只是這一等再等的,奶奶都快等成百歲老人了。
見我仍在絮絮叨叨,奶奶沒再理我,她暗褐色滿是皺褶的手搭在椅扶上,閉著眼睛,陷入了自己的記憶,陽臺上,只有吱吱嘎嘎的搖椅聲回應著我。
父親有想法讓我陪奶奶返回一次北山,是因為奶奶夾在書本上的那枚紅葉。這是一枚菱圓形帶著小尾尖的紅葉,略看起來又像極了一顆心。我小的時候問過奶奶,她說這是烏桕葉,是爺爺摘來給她的。
爺爺和奶奶是在一個秋意正濃的十月認識的。
奶奶說:“烏桕是神樹。”才開口說話,她臉上帶著一絲微羞,這種表情在那時年近七旬的奶奶表情中出現,讓當時年幼的我極為興奮地追根刨底。
奶奶是在北山摘桕蠟的時候被銀環蛇咬傷的。桕蠟可以提制“皮油”,這種“皮油”可以制成高端的香皂,或做蠟燭,因此常有人來收。于是一到秋末,奶奶就會漫山遍野地尋找烏桕樹,采摘桕蠟維持家用。按說銀環蛇在秋末是少出現的,可這條蛇偏偏出現了,并且咬了奶奶一口。是爺爺及時出現,采了烏桕樹的樹汁,幫昏迷的奶奶解了蛇毒。在這之后,爺爺摘下那年秋季北山上最美最紅的一枚紅葉寫上自己的名字送給了奶奶,同時在奶奶心中種下了自己的名字。
返回北山看紅葉的計劃被永久延誤了。
我終究是沒能完成父親的愿望。立冬的前一日,奶奶躺在陽臺的搖椅上曬太陽時安靜地走了。
奶奶走后,我在她抽屜的夾層找到了一個用嶄新紅布包裹的舊木盒子,里面泛黃的《毛主席語錄》上夾著一枚火紅的菱圓帶著小尾尖的心形樹葉,正是我小時候見過的那片。我拿起夾在書上的紅葉,一枚紅色的勛章從書本里滑了出來。
是枚一等功勛章!
我與父親面面相覷。隨之,父親淚流滿面。
七十多年前,奶奶背著年幼的父親遠離故土來到延安,在尋找爺爺的過程中,她走破了好幾雙鞋子。最后,是這枚勛功章,留住了奶奶尋找的腳步,她在爺爺最后停留的地方,帶著父親留了下來,從此沒有返回過故土。在此后大半個世紀近八十年的光陰中,這枚被奶奶小心珍藏著的紅葉,裝著奶奶全部的思念,對爺爺,對故鄉。
在父親的言說中,我似乎懂了,懂了奶奶一次次看紅葉的延期,她心中藏著的,一定遠遠不止北山上的數百萬株烏桕紅葉吧。
只是,這枚陪伴了奶奶大半個世紀的紅色功勛章,是不是該回故鄉了呢?
編輯:但堂丹
王艷(溫泉)初冬時節,一份未了的心愿,讓我再次走進大幕。大幕山的紅,最有名的是春天的紅杜鵑,最出彩的是冬日的系列紅:尊貴...
每年給祖輩上墳我都會給他們也插上一把紙傘,因為打我記事起,他倆的曠世之愛常常讓我想起梁山伯和祝英臺……這位爺爺是個下...
王艷(溫泉)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些人和事不時撥動我心弦、叩問我靈魂、溫暖我心懷。我一歲半時,村里民生哥家生女兒,他家里很...
周瑞云(赤壁)人生在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灶火,被作為...
喬語(嘉魚)我是一個沒有奶奶的人,因為父親未及成年,奶奶就過世了。即便這樣,奶奶為父親親手做的棉襖愣是讓父親從兒時穿至...
一個晚上,爺爺開完會走到祠堂門口遇見奶奶,奶奶看見爺爺腳上穿著一雙破爛不堪已經變形的草鞋,馬上跑回家拿了兩雙新草鞋給...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造成的特殊電影市場環境,很難想象兩部完成于不同年份、不同背景和不同風格的兒童題材電影《矮婆》《不期而...
奶奶,祝愿您在天堂無病無痛無災難,生活快樂富足安康!
1980年在奶奶的托咐下,奶奶娘家人給幺叔牽了紅線,知根知底幺嬸才同意了這門親事。親情,這根血液的紐帶恒古不變!
1980年在奶奶的托付下,奶奶娘家人給幺叔牽了紅線,知根知底幺嬸才同意了這門親事。親情,這根血液的紐帶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