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辜亞寧 整理/記者 陳希子
“漢字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文字世界,它自成體系,盤根交錯,井然有序,又悠然自得。相比于真實的世界,文字建立的世界,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上,都更為深遠、廣闊與恒常。”這是紀錄片《“字”從遇見你》第一集開篇的一句話,也是我對文字最切身的體會和感受。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閱讀的人,閑暇之余,也喜歡給一些雜志刊物投稿,偶有小收獲,內心就會喜悅不已。生活中,哪怕是一縷陽光,一陣微風,一片綠色都會送給我很多啟迪,也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無意中便會觸及內心深處的寂寥與落寞,讓自己徜徉在優美的文字間,感受著文字的無窮魅力,讓靈魂得到皈依,感受到生活竟是如此美好。
閱讀和寫作,其實都不需要多么復雜的準備,只需要一桌、一椅、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足矣,隨著文字漸入佳境,當靈感來時擋也擋不住,任思緒在文字里飄飛,享受與自己靈魂的對話,無論是喜是悲,只要心靈是純凈的,總可以享受那份歲月靜好,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文字,在山水之間。
春天柳枝青青,夏日萬樹蔥蘢,秋日層林盡染,冬日飛雪漫天,文字是名家手中的畫卷,勾勒出清風明月的細膩,勾勒出簾卷西風,西窗紅燭的閑適。文字是李商隱的秋池澆開了紫丁香的惆悵,是渭城朝雨沾濕了王維的衣裳,是中秋的月光照亮了蘇軾的臉龐,是古道上的西風斜陽點染出游子的彷徨。
行走在山水中,我看到了文字的美好,似是一幅清淡的山水畫,散發出淡淡的墨香。
文字,在詩詞里。
遠山邈遠,足跡塵封。一座座山峰,將想象截成一重一重。瑟縮于千年前永州的寒冷,卻見到柳宗元獨釣寒江的傲然,發黃的書卷,連接著兩個不同的時空。行走在詩詞中,我聽見“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如此動聽;“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此空靈;“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如此灑脫。
在文字中行走,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隱隱看到前方有亮光閃爍,要穿過眼前的這片黑暗,當然還要靠自己的勤奮和悟性。有了文字的照耀和牽引,你會發現思想變得深刻了,行動卻變得單純了,過濾了庸俗和膚淺的單純,也許更接近靈魂的本真。就像泰戈爾在《流螢集》中所云:“今天我的心,對昨天的眼淚微笑。仿佛潮濕的樹木,在雨后的陽光里熠熠生輝。”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星漢燦爛:中國天文五千年 ——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執著
許愛瓊(嘉魚)把小屋,建在南山用山中的蒼竹用湖邊的蘆葦籬笆墻上開滿太陽花墾半畝荒種上花生、土豆及南瓜從湖邊擔水給秧苗...
○焦姣海洋是遼闊的,比海洋更遼闊的,是書海。書海茫茫,大凡能給人以心靈震撼、情感激越、思想啟迪以及藝術享受、視覺沖擊...
○王恬原以為歷史就是課本上一串串的年代人物表,生硬而單一,散發著一種陳舊書卷的潮濕氣味,只有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夫子愿意...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閑時光陰易過,轉眼2021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掰著指頭數數不夠上進的日子,間歇性勤奮,又上網淘...
■程應峰(溫泉)春閑時光,去熟悉的廣場尋訪一樹梅花。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河,這條河是維系鄉愁的最牢固的紐帶,既聯結過往,又承載希望,最后流向遠方。
○陳希子淡淡的書香,韻味悠長,沁人心脾,那是來自于靈魂的香氣。也有不少書店積極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子,借助互聯網,通過線...
近日,老傅、老黃和我一起登高上了云溪普化寺,游訪到了高沖公社,探底下了云溪水庫。明朝同化年間,云溪書生李忠密家徒四壁...
此次活動,是該校開展閱讀創新的又一次探索,既讓同學們展示了自己,感受到了閱讀的獨特魅力,又豐富了校園閱讀活動,為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