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強進
正是“一聲布谷啼殘雨,松影半簾山日懸”的小滿時節,我來到了湘贛通衢、吳楚咽喉的江西萍鄉。根據主人的安排,第二天全天的日程是登臨武功山。其實,對于登山我并不熱衷,武功山也是第一次聽說和接觸。
驅車前往景區之中,曾擔任過蘆溪縣副縣長的宗親游建明告訴我們,武功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公園,也是5A級旅游景區。武功山是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位處羅霄山脈北段蘆溪縣境內,主峰白鶴峰是江西境內最高峰。由金頂、羊獅幕、發云界和九龍山構成的四大景區集“峰雄石奇、谷幽溝深、飛瀑流泉、云海佛光、古樹怪松、高山草甸、遠古祭壇、巨型靈芝”八絕景觀為一體。
考慮到年齡因素,主人為我們準備的是步行加索道的登臨方式。與我登過的大山不同,武功山的這條路線是要乘坐兩次索道,上下會有四次。自游客服務中心換乘景區大巴駛抵石鼓寺服務區,徑自刷身份證乘坐中庵索道直抵紫極宮,從這里開始真正的登山之旅。步行走過福星巖、問道臺、許愿橋、回音谷、福星谷棧道、玻璃跳臺和萬壑松風,來到松園,乘坐第二條索道前往金項。這一段路程并不艱難,只經過武功神拳、蝎子石、求嗣壇、高山草甸,便登上了海拔1918.3米的金頂。
大凡登山,多是異曲同工、大同小異,對其描述亦多為秀、奇、險、峻、雄等。不去贅述武功山風景的美麗雄秀、巧奪天工、諧趣天成和如詩如幻,作為我這一生中從未能夠在一組登山人群中率先登頂并第一個下山回到出發地的人,這次卻能夠顯此“武功”,我對武功山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正如打趣時說的,并不是我有甚武功,而是武功山的開發者和管理者為我們開辟了最適合登山的最好路徑。不與從山腳一路攀爬步行登頂的青年男女相比,若想領略登上頂峰的快樂和輕松,體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武功山應該是中老年人最好選擇。武功山比海拔1657米的九宮山高出261米,但它設置的兩條索道卻騰空越過了最為險峻的路段,讓許多年老體弱或身體不便的的登山者不再望山生畏內心發怵,能夠借助索道節省體力,實現登頂愿望。武功山的登山路徑中,很少動輒上百級、幾百級的攀爬石階和七八十度的陡坡峭壁。當你感覺雙腳乏力之時,不時會有一段平坦之路讓你雙足輕松片刻。而且每當你走(而不是爬)過一段便會有類似于山洞、涼亭一般的休息區、歇腳處,游人可在此小憩、進餐、飲水、方便。當然,我以為它最值得稱道的,還是武功山上開鑿或砌設的石階普遍不高,讓你抬腳或下行感覺十分輕松,把對膝蓋的損害也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在以前的登山經歷中,還從來沒有過下得山來雙腿沒有酸痛的感覺。而這次,我卻感受到了。
武功山一絕,是當你步出第二條索道的纜車車廂,步行少許時間,便可看見的高山草甸。時晴時雨、時明時暗中,一眼望不到邊的草甸時高時低、時平時陡,猶如一塊巨大的掛毯懸掛在高山之上,與巍峨的山勢相映成輝。它們綿延不絕、漫山遍壑,陽光之下綠熒閃耀、云雨過后青翠欲滴,放眼望去,真正是神清目爽、心曠神怡。站在這里,天地都是純凈的,每一口呼吸都是甜的。大自然的靜謐與凈純切切實實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日中之時,我登上了金頂。俯瞰四圍,仰望天穹,云霧時濃時淡不停地翻卷而至,不時有直升機的轟鳴聲由遠而近傳來,在金頂平臺上降落。在這里,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徐霞客所描述的這樣的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
下得山來,想起了通山的九宮山。孟養浩所描述的九宮山“崔嵬三徑道,蕭瑟九龍途。馬逐猿聲入,車從鳥道驅。數峰森玉燭,千嶠擁金爐。郁郁萬山里,應知有鳳雛”。讀過此詩的人恐怕極少,倒是九宮山上“登高必自卑”這五個大字婦孺皆知。對比不依靠索道和纜車,一步一步徒步登上山頂的登山客,我倒是真的感到些許自卑了,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一絲悲涼。歲月不饒人,且行且珍惜,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能夠繼續為國家、社會和家庭施展、釋放一點“武功”,應該是我們這些人當下能夠認識到和做到的。
編輯:但堂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會文通訊員黃行今日, ,今年對九宮山滑雪場游客中心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后,將于12月15日盛大開業迎賓。據...
“咸安雙溪——通山黃沙扶貧旅游公路是銜接大幕山、隱水洞、九宮山、富水湖和王英千島湖等旅游景點的重要交通公路,沿線旅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袁燦20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到通山縣調研農村人居環境和“一山兩線”綜合整治等工作,強調要樹牢生態優...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鄧昌爐、通訊員徐世聰報道:3日,記者在九宮山風景區看到,云中湖畔游人如織,一座嶄新的現代化酒...
21日,無人機拍攝的九宮山風景區,云霧繚繞,宛若仙境。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余日儲報道:17日,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區武漢大學修養所前,數名工人正忙著在橋底的...
我們都會平安康寧以你的名字告訴每一個人攜手同心必定能贏災難面前我們負重前行太陽沖破烏云沒有什么能壓抑光明春天就要到來...
九宮山在南陳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就開始營建開辟和定名,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名道張道清攜皇帝之詔,上九宮...
九宮山在南陳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就開始營建開辟和定名,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名道張道清攜皇帝之詔,上九宮...
孔帆升(通山)夏日的九宮山上,午后涼風習習,行人寥寥。湖面細碎的波紋,密密匝匝,湖邊碧綠的山野寧靜無躁,從對面筆架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