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于明
奶奶的墳塋四周藤蔓羅布,青草萋萋,最多最盛的是一種開著小白花的草本植物。我一直叫不出它的名兒。今年清明節掃墓,我用手機“掃”了一下才知道,這草叫“芝”。芝又名白芷,是一種香草,根粗大而有香氣,可入藥。古文中,人們常用這種香草來比喻高尚的德行。
奶奶與爺爺合葬,墳墓在陽新縣原筠山鄉人民政府辦公樓后面的山坡上。1994年清明節,鄉政府在墓前為我爺爺立了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碑石上刻著爺爺簡約的生平,沒提到奶奶的名字。奶奶的名字刻在另一塊老碑石上,碑石很小,插在墓后,幾乎被荒草藤蘿蓋住了。我們這些后代,雖說年年去墓前燒香,但幾乎沒有人知道奶奶的名字。
奶奶諱名吳作芝(“作”是她在娘家的輩分),1898年生于太子鎮吳德純村,20出頭嫁到筠山。那年頭,娘家的生活困窘不堪,婆家更是窮得冷水潑不上壁——光溜溜的,上有公婆、太祖母,下有一女三子,家大口闊,常常過著揭不開鍋的日子。全家沒有一床蚊帳,穿得更是破布爛筋,奶奶一條褲子穿幾年,打了幾十塊補丁。
爺爺走時,幾個孩子都小,我爹是長子,才9歲。奶奶成天以淚洗面,但還是咬牙活了下來。她要爭一口氣,把幾個孩子拉扯大,一來告慰爺爺,二來要讓革命后繼有人。奶奶作為革命者的遺孀,受盡了惡勢力的欺侮和折磨。但奶奶堅決反抗,誓死不從,頑強堅韌地挺了過來,不僅養大了四個子女,讓他們成家立業,還帶大了第三代十幾人。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蓋章的《烈士證明書》一直掛在我家墻上。大門的門楣則掛著“光榮烈屬”的牌子。每年春節,大隊要送來一盞紅五星形的“光榮燈”。奶奶經常望著這些榮譽發呆,思念故去的爺爺。這些榮譽也成了奶奶的心靈撫慰和精神支柱。新中國成立后的那些年頭,由于自然災害和家大口闊,日子仍是十分艱難。奶奶勤扒苦做,起早睡晚,節衣縮食,為一個大家庭操碎心肝。
1956年7月,我爹去陽新縣城工作,家里缺少了男勞力,處處遭村人欺負。奶奶、母親帶著我幾個姐姐苦熬,日夜趕做篾貨,換米度日。在這種困境下,仍供我哥讀書。奶奶最疼愛這個長孫,要讓他有出息,能傳承爺爺的文脈。我哥也很爭氣,14歲就考入黃岡高中,后來上了北京大學。奶奶在彌留之際,記掛著在黃高讀書的孫子,說她看見我哥正在趕回家的路上,要我爹去路上接。我爹剛走到村外一里遠的流水溝(地名),果然接到了我哥。這個神奇的細節讓大家驚嘆不已。
奶奶去世的時間是1960年3月。當時我雖然剛滿3歲,卻對辦喪事的場面留有印象,當時的屋場上跪滿了戴孝的人,一片雪白。奶奶沒有留下照片。奶奶的樣子在我的記憶中是模糊的,但我隱約記得奶奶管帶我吃喝拉撒、疼愛我的一些細節。
爺爺曾對奶奶說,他要讓她過上好日子,可惜奶奶一輩子沒過上好日子。62個春秋,伴隨著她的盡是凄風苦雨、饑寒交迫、孤獨寂寞、勞累病痛。一個守寡的鄉村弱女子,將四個子女和一群孫輩養大,撐起一個偌大的家庭,這要承受多少苦難,簡直難以想象。奶奶去世時全身浮腫,估計是患有肝病或腎病。
奶奶含辛茹苦活了幾十年,爺爺在她的夢里活了幾十年。他們在苦別30年后終于住在了一起,住在了另一個世界。
每年清明節,我都要帶著我的子孫們去為我爺爺奶奶掃墓。我知道,爺爺是個了不起的英雄,而爺爺的身后站著的,是一個同樣了不起的英雄女性。
此刻,倚立在奶奶的墓前,我的思緒一如眼前空蒙的煙雨。時隔64年,您還記得當年那個3歲的小孫子么?奶奶!我總算讀懂了您墳頭上這些開著小白花的芝草。這是您的芳名,這是您的香魂。您潔白的情操垂范后世,您高尚的美德長留人間。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記者張大樂、王恬報道:12月18日,華潤·赤壁長江經濟帶鄉村振興示范區日曜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人對集中式光伏發電項...
每年給祖輩上墳我都會給他們也插上一把紙傘,因為打我記事起,他倆的曠世之愛常常讓我想起梁山伯和祝英臺……這位爺爺是個下...
王艷(溫泉)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些人和事不時撥動我心弦、叩問我靈魂、溫暖我心懷。我一歲半時,村里民生哥家生女兒,他家里很...
周瑞云(赤壁)人生在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灶火,被作為...
喬語(嘉魚)我是一個沒有奶奶的人,因為父親未及成年,奶奶就過世了。即便這樣,奶奶為父親親手做的棉襖愣是讓父親從兒時穿至...
一個晚上,爺爺開完會走到祠堂門口遇見奶奶,奶奶看見爺爺腳上穿著一雙破爛不堪已經變形的草鞋,馬上跑回家拿了兩雙新草鞋給...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造成的特殊電影市場環境,很難想象兩部完成于不同年份、不同背景和不同風格的兒童題材電影《矮婆》《不期而...
奶奶,祝愿您在天堂無病無痛無災難,生活快樂富足安康!
1980年在奶奶的托咐下,奶奶娘家人給幺叔牽了紅線,知根知底幺嬸才同意了這門親事。親情,這根血液的紐帶恒古不變!
1980年在奶奶的托付下,奶奶娘家人給幺叔牽了紅線,知根知底幺嬸才同意了這門親事。親情,這根血液的紐帶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