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強進(市直)
在沙漠在叢林,在沼澤在旱地,一種小小的昆蟲已經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上億年。它雖小,但卻比人類的歷史要多上六千多萬年。人們愛它也好,恨它也罷,它仍會與人類共生共存。它,就是螞蟻。
大凡從事過農作的人,大抵都有被螞蟻叮咬的體會。那種如針扎般的刺痛和像開水燙過的灼熱,還有半晌過后的紅腫和發癢,那滋味的確不太好受。尤其盛夏時節,在百草豐茂、密不透風之地,你稍不留意侵入它的領地,冷不丁便會遭到螞蟻的圍攻。當螞蟻軍陣襲來,你幾乎沒有贏得勝利的可能。
其實,對于螞蟻的習性,人們早已熟知。《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描述:“蚍蜉之小者也。其大而赤斑者曰蠪,有翅而飛者曰螱。蠪細腰大腹,口有二鉗。螱則尾端有芒,皆能螫人。其巢積食甚。中有蟻王,遇侮則帥眾攻之,如行軍狀。敵死必負尸歸。盞小動物之靈者,惟蜂與蟻云。”而《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第八卷則介紹得更為齊全:“腹末具螫針,有刺螫功能;或螫針退化無刺螫功能,而代之以臭腺防御,或形成能噴射蟻酸構造”。又說:“螞蟻食性復雜,有肉食性和植食性,可直接或間接地有害于人類,又能捕食害蟲而為益蟲。還有一些螞蟻及其制劑具有鎮靜、抗炎、平喘解痙、增強調節免疫功能、延緩衰老、補腎驅寒、活血化瘀等功能。”這又為我們呈現了螞蟻有益的一面,如螞蟻酒就有很好的藥用效果。
宋人朱熹在《枯桑謠》里寫道:“大塹小溝蟻自開,爭如山劫穿山崩。桑下蟻穴如鋼槽,絲如吐泄蟹如螽。”面對如此浩蕩之勢的蟻軍,人類不去驚擾它、不去招惹它,何來被螫刺一說?更何況蟻群信道如此發達。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神經生物學家泰勒·哈特在美國《細胞》雙周刊上撰文:“與其他昆蟲相比,螞蟻進化出了極其復雜的嗅覺系統,這使它們能夠用多種多樣的、表達不同含義的信息來進行交流”(見2023年8月9日《參考消息》)。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山水林田沙草和諧共生,當人與蟻各處其所、互不侵擾,信道發達的螞蟻自然不會發出恐慌信息,召喚和集結伙伴們對人類發起攻擊。
人類是自然的征服者、享用者,但也是自然的破壞者、剝奪者。工業革命以來的幾百年,消耗了地球上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自然資源。同樣,由于人類無窮盡地侵占、剝奪了動物和生物的生存空間,現在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動物和生物的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法則。螞蟻已然生存了上億年,似乎也不應該在我們手中滅絕。我們應當心存對螞蟻等昆蟲、生物類小生命的憐憫和愛護。印度著名的瑜伽大師帕坦加利說,“不殺害一只螞蟻,就等于在拯救世界”。
其實,對待螞蟻這樣的小生命,即使它們造成了傷害一般也不會致命。有的人一旦被螞蟻叮咬,要么又蹦又跳,要么又氣又急,殊不知如此一來,愈急愈躁,汗流浹背,體味愈濃,更招螞蟻聚集。對螞蟻能“無故加之而不怒,驟然臨之而不驚”,豈不更好一些?“目光斜豎照蔥蔥,螞蟻術舞草間中。輕微小蟻呈行伍,穿行稻樹間玩鬧。”古人就是這樣去欣賞螞蟻。
夏季是蟻群出巢活動的旺季,到冬季它們會假死休眠。即便如此,它們的壽命也只能是幾個月或一年,最長壽命的火蟻也只能存活兩三年。生命交替,四季輪回,我們需要的恰是“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薄如紙,應有不屈之心”。
編輯:但堂丹
蚊子也有“脾氣”為什么要滅蚊?海南省疾控中心熱帶病與慢性病防控所病媒生物防治室主任孫定煒告訴記者,蚊子是可怕的疾病傳播...
這本書講述了人類在認識地球過程中的科學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引領我們用動態的眼光觀察世界,從而對人類自身以及人類與地球的...
畫眉覓食,畫眉嬉水,畫眉抱窩,畫眉曼舞,精彩不斷,我情不自禁地用手機拍攝記錄畫眉的美好瞬間,與微信朋友們一起分享,獲...
尤其是對于娛樂圈中的小仙女,為了追求上鏡效果,男神女神們對身材的要求更是相當苛刻了,真的是單憑身材就能上熱搜的節奏呀...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進行了監管約談。11月3日,...
5年前,尹銘從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兼中國人壽電子商務公司副總裁之位上離職,加盟螞蟻金服,負責管理旗下保險板塊。從新興機構...
■程家柏(溫泉)程羅堡是一個自然村莊,位于咸安區雙溪橋鎮東北方向約一公里處,是以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我這樣說有古墓碑...
摘自本書第二部分“童心”(原載《天津日報》,作者為王小柔)。
寸草春暉情縷縷,錘鐮閃閃耀乾坤。
袁麗明(通山)我像一只蟲子,蟄伏于這個梅雨頻繁的夏季。不登此山,何得此景?一幢破舊的老屋前,一位鬢發花白的大娘舉著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