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市直)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我總是閑不住,要么走進鄉村回歸田園,要么庭院里伺弄花草返璞歸真,我特別享受這樣的休閑慢生活。已屆天命之年,沒有折騰的心境了,只期盼周末和假日去放飛自我親近自然。
我向往有這樣一個地方:
藍天,白云,碧水。
小徑,綠道,青草。
很高興,就在小城的一角,我遇見了它——龍潭。正如張愛玲所說:“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緣份二字真個說不清道不明,有時天天見面卻生不出一絲漣漪,有時偶然相遇卻讓你怦然心動,就像心底有堅冰,忽遇一陣暖流,便瞬間消融。
沒有刻意的安排,在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這座小城的東南角,龍潭,就這樣出奇不意地出現在我的面前,讓人無法抗拒的喜愛。我相信這就是一種緣份。
這是一個宜人的午后。天氣晴好,微風不燥,漫不經心地順著河邊綠道踽踽獨行,隨心所欲,滿眼是景。一邊走,一邊看,不知不覺走了好遠。掐一把路邊的小花,停下來慢慢欣賞它的嬌嫩;沐浴著陽光,與搖擺的垂柳來一段舞蹈;躺在樹蔭下,聽風兒低語,從葉與葉的縫隙中一窺藍天的美妙與高深。累了,拿一卷書,憑欄側倚,看那河畔翠柳柔弱地拂動著波光里的倒影。正合了這樣的意境:煙波綠意深重,人倚妝臺微醺。
向陽的河堤上,星星點點的紫色小花迎風搖曳,亭亭玉立,楚楚動人。花不大,摘下來也不好拿,但《詩經?小雅?采薇》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中的“薇”就是它。“薇”又叫野豌豆,不僅可以食用,《本草拾遺》中記載其還有藥用價值。離“薇”不遠處,三五成群長著一些馬蘭頭。清明時節的馬蘭頭最鮮嫩,雖然略帶苦澀,但焯水過后就會清香可口。其實,馬蘭頭的美味古人早已知之。“離離幽草自成叢,過眼兒童采擷空。不知馬蘭入晨俎,何似燕麥搖春風。”陸游之詩即生動描述了宋時兒童采摘馬蘭頭去做早餐的情景。明代有一首《馬蘭歌》則這樣寫道:“馬蘭不擇地,叢生遍原麓。碧葉綠紫莖,三月春雨足。呼兒爭采擷,盈筐更盈掬。微湯涌蟹眼,辛去甘自復。吳鹽點輕膏,異器共釁熟。物儉人不爭,因得騁所欲。不聞膠西守,飽餐賦杞菊。洵美草不滋,可以廢粱肉。”詩中不但生動地描摹了馬蘭頭碧葉紫莖的形態、采擷的景況,還記述了吃法,甚至夸贊其美味勝“粱肉”。雖然“薇草”和馬蘭頭堪比亮瑜,各領風韻,但長得最茂盛的莫過于野艾蒿,鋪滿了整整一面河堤。記得小時候奶奶帶著我采蒿草,她教我只摘嫩葉尖,洗凈焯水后切成細末,再加入糯米粉和面粉,揉成一個個光滑的小面團,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吃起來又香又酥又脆,一股特有的艾草清香溢滿唇齒。可惜,奶奶早已遠去天國,如今再也吃不到那獨特香味的蒿子粑粑了。
離這片野蒿不過一水之隔是龍潭河濕地公園。河水清清,楊柳依依,花草植被五彩斑斕絢麗多姿,襯托得一拱石橋愈顯小巧拙樸。這里雖沒有大洲湖濕地公園廣闊的水面,一橋飛架南北的雄偉身姿,但它處于淦河與龍潭河交匯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公園城市妥妥的C位,他是生態咸寧的綠心,溫泉明亮的眼,是市民須臾可得的氧吧。
暮春四月,草長鶯飛,水清岸綠,鳥鶴棲息,正是龍潭河濕地公園最美的季節。放眼望去,亭臺點綴,棧道迂回,奇石堆砌。走近一看,一條曲折的濕地小徑環繞期間,將島嶼攬入懷中。廊橋下,溪水潺潺流過,密密麻麻的鵝卵石鋪滿了河床,小魚兒在水草和卵石間歡快的穿梭,蘆葦叢中隱藏的翠鳥時刻眈眈而視,一道身影掠過,還未等魚兒反應過來,已落入翠鳥的利喙中,在如鏡的水面留下一波一波的漣漪,像是打碎了的水銀。站在公園最高處的攬景亭,極目遠眺,花開燦爛,綠樹成蔭,小城美景盡收眼底。不由感慨城市建設者的匠心獨具,身為小城居民,幸福感瞬間爆棚。不由詩興大發:想在潭邊有畝田,種花種草種清閑;小酌清月觀云舞,醉臥春風聽雨眠。
此刻的你,也許正在素衣蓬發揮舞人間煙火,心底卻在默默向往詩和遠方。其實,只要你愿意,世間處處桃花源,眼前美景亦陶然。龍潭濕地,貼膚之近,焉能錯過與之親密接觸?
編輯:但堂丹
每年給祖輩上墳我都會給他們也插上一把紙傘,因為打我記事起,他倆的曠世之愛常常讓我想起梁山伯和祝英臺……這位爺爺是個下...
王艷(溫泉)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些人和事不時撥動我心弦、叩問我靈魂、溫暖我心懷。我一歲半時,村里民生哥家生女兒,他家里很...
周瑞云(赤壁)人生在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灶火,被作為...
喬語(嘉魚)我是一個沒有奶奶的人,因為父親未及成年,奶奶就過世了。即便這樣,奶奶為父親親手做的棉襖愣是讓父親從兒時穿至...
一個晚上,爺爺開完會走到祠堂門口遇見奶奶,奶奶看見爺爺腳上穿著一雙破爛不堪已經變形的草鞋,馬上跑回家拿了兩雙新草鞋給...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造成的特殊電影市場環境,很難想象兩部完成于不同年份、不同背景和不同風格的兒童題材電影《矮婆》《不期而...
奶奶,祝愿您在天堂無病無痛無災難,生活快樂富足安康!
1980年在奶奶的托咐下,奶奶娘家人給幺叔牽了紅線,知根知底幺嬸才同意了這門親事。親情,這根血液的紐帶恒古不變!
1980年在奶奶的托付下,奶奶娘家人給幺叔牽了紅線,知根知底幺嬸才同意了這門親事。親情,這根血液的紐帶亙古不變!
黃軍(溫泉)我的伯父,也是我名義上的養父,但我并沒有真正與他一起共同生活,也沒有改口喊過他一聲爸。事后雖說不記恨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