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峽(溫泉)
十五年前,老胡從荊州江北調回咸寧,我從荊門沙洋調回咸寧,老胡兩口子是咸安本地人,我的祖籍在崇陽,說起來,我們兩家都是咸寧老鄉呢。
我和老胡同在一個單位工作,并且在同一個辦公區域上班。老胡四十多歲,中等個頭,身材勻稱,為人和善,風趣幽默,愛看書學習,特別愛長跑運動,老胡的這些長處增添了我對他的好感。不僅如此,老胡在單位上的口碑也很好,大多數同事也都愿意和他相處。
調來的第二年,我們兩家同時搬進單位小區,兩家同住一個單元,老胡家住四樓,我家住三樓,并且又同在一側。一晃,我們在一起居住了十多年。去年春,他家搬走,搬到不遠處的新樓房去了。雖然離得很近,我已退休在家,也很少見到老胡兩口子,偶爾碰見,我總感覺非常親切,說心里話,我還真有點舍不得老胡他們搬走呢。
遠親不如近鄰。我們兩家關系一直相處得很好。我老伴稱他老伴周姐,周姐的娘家和老胡的老家都在鄉下,離單位和小區并不遠。春夏時節,周姐常常帶著姐妹們到他們老家附近山林里拔野竹筍,拔完竹筍又吃飯,家里老人非常熱情大方。他們兩口子在一起時常講本地咸安話,嘰里呱啦的,我和老伴很難聽懂,若與我們說話便用漢話交談,所以沒有任何語言障礙。
說來也怪,整個鄂東南咸寧地區六個縣市區,每個縣市區的口音完全不同,不像我們在平原地區鄰近的縣市區方言差別不大,比較好懂。老胡兩口子雖是本地人,卻從不排外,待人非常友好和善,鄰里關系相當好,我們兩家的關系就更不用多說了。
老胡對自己要求很嚴謹,時間觀念很強,上下班從不遲到早退,工作認真踏實,埋頭苦干,不計得失,就像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只愿付出不愿索取。十多年來,在單位上一直受到大家的好評。在家里,總是一人靜靜地待在書房里看書,獵取知識沉淀自我。不管天氣如何,堅持每天長跑幾公里鍛煉身體,每次見到老胡汗流浹背,長跑讓老胡充滿了活力,增強了體質,是一種最大的快樂享受。
今年四月,老胡從崗位上退休下來,退休后顯得更忙了。他特地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每天堅持騎幾十公里的路程,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在家時而釣釣魚,時而看看書,偶爾寫點文章,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老胡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的確讓人羨慕!
編輯:但堂丹
孔帆升焦陽(通山)八月七日上午,艷陽灼人,田野烘烤,在通山縣大路鄉楊獅坑村八組,老上訪戶王細貴頭戴草帽,步履蹣跚地走過...
姓名:董懷芳職業:煎餅攤攤主籍貫:山東省臨沂市舀一勺黏稠勁道的雜糧米糊,用木鏟在鏊子上攤平,再均勻地撒上蔥花、酸菜,...
2017年,咸寧市政府辦掛點茅井村精準扶貧,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一條漂亮的旅游公路誕生了,從此,世世代代以船代步的茅井...
柯建斌微信里,許多朋友曬蘭花圖片。這些蘭花千姿百態,有的枝葉趁人長,有的芬芳只暗持,有的綠艷恐休歇,有的含熏待清風…...
世界多地不得安寧,中國家庭幸??祵帯1救搜芯颗c創立了自然風水學三十多年,如今終能制心一處全國傳承大道之學。萬物皆有氣...
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社靜、吳玖山報道:為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文化生活,2014年12月30日,區城鄉管理執法局舉辦了茶話會暨迎...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胡劍芳、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志茹、葛建偉、周亞欽報道:“著力依托文化生態優勢,突破性發展特色旅游業。...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葛建偉 特約記者 胡劍芳 通訊員 金志兵 劉波)舞臺上,抬花轎、采蓮船、旗袍秀等民俗表演,精...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金志兵報道:18日上午,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文波率隊調研咸安旅游景點景區建設。 調研組...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通訊員黃念報道:“我這8畝菜能及時脫手,并賣個好價錢,多虧‘科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