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現代美術發展歷程中,延安時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不到十年時間里,延安美術創作與國運、與時代、與人民緊密相連,涌現出了一批重要的美術家和美術作品,對新中國美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部延安美術史,就是一部鮮活而生動的黨史和革命史。《藝術為人民:延安美術史》以全景的視角,呈現了一幅延安美術創作的瑰麗畫卷。
本書共分為六章,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觀和方法論,對延安美術的發端,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的美術教育,民族化、大眾化的美術運動,延安美術思想的爭論等一系列命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和研究。特別是對延安美術的歷史內涵、體系特征以及社會歷史動因進行了充分的探討,這不僅是對中國革命美術的階段性總結,更對當今和今后社會主義美術發展之路提供了啟示。書中還展示了大量珍貴歷史文獻和圖片,還原了延安美術歷史的真實情境,把我們帶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到濃厚的時代氣息。
延安美術,有其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指向,即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安至1945年抗戰勝利這期間發生在延安及陜甘寧邊區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美術的總稱。延安美術是在歷經長征到達延安的蘇區文藝工作者、上海左翼木刻家以及全國各地來延安的美術青年的共同努力下,逐漸發展形成自身特色的。本書講述的延安美術,就是這個時期和地域中的美術創作活動。
延安美術的發展歷程,與魯藝緊密相連。延安時期的美術工作者,絕大多數來自這所學校美術系的老師和學員。而魯藝的建設和發展,也經歷過摸索、“正規化”和整風不同的時期,可無論在哪個時期,魯藝美術專業的師生們,總是將理論教學和深入生活的美術創作緊密相連。當時的辦學條件非常艱苦,師生們自己挖窯洞、建校舍、做教具,在延河洗漱、露天上課、室外作畫,還上山開荒解決生存問題。魯藝辦學與發展,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其教學時長、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式等,都進行過探討。1942年5月30日,即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不久,毛澤東同志專門在魯藝發表演講,號召師生們向勞動人民學習,站在工農兵這一邊,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革命文藝工作者。魯藝美術系在7年多的辦學時間里,培養學員147人,這批師生后來在解放戰爭中大都成為文化宣傳的骨干力量,后來也為發展和繁榮新中國社會主義美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術創作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根本問題就是為誰創作、創作什么、如何創作。1942年5月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是延安美術的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美術工作者也清楚深入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在群眾中他們時常被當成客人看待,并沒有完全和群眾打成一片。另外,美術工作者對當時西方流行的一些表現技法也有“追隨”,對美術的功能、美術的社會作用等,存在多樣化看法和爭論。
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延安美術創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美術工作者明確了“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文藝新方向。美術工作者深入到工廠、農村和部隊,參加生產勞動和各種社會活動,思想和感情發生新變化,不僅拓寬了創作體裁,對新美術創作需要運用民族、民間形式的重要性也加深了認識。美術工作者在創作中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改進自己的作品,吸取中國傳統繪畫和民間美術的藝術精髓,借鑒西方美術科學的寫實手法,使得美術真正走進工農大眾之中。同時,美術工作者也意識到,開展美術普及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當時邊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關乎藝術本身的發展和提高。
延安美術創作中,版畫一直都是精彩之筆,涌現出江豐、古元、彥涵、胡一川、石魯、蕭肅、張望、計桂森、王式廓、沃渣、力群等一批優秀的美術工作者。他們的創作關注現實生活,展現身邊正在發生的歷史。如彥涵的《當敵人搜山的時候》,根據其在太行山參加反掃蕩戰斗的經歷創作,作品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戰斗熱情和抗戰必勝的信心。再如1943年秋,古元跟隨延安文藝界到南泥灣部隊慰問,他看到部隊創辦的工廠,士兵一邊訓練一邊勞動,練兵場上堆放著秋收的果實,這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隨即創作了兩幅木刻版畫《南泥灣駐軍秋收圖》《八路軍習文練武》。而他的版畫《減租會》,其主題的時代內涵和藝術形式的民族氣派,長期以來被作為延安木刻創作中踐行“講話”精神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延安文藝座談會后,美術創作充分汲取民間藝術養分,在新年畫創作中表現明顯。傳統的中國年畫,取材于各地的歲時風俗,和農業生產生活緊密相關。新年畫創作,無論是技法、主題,還是表達的內容,都讓人耳目一新,如戚單的《讀了書又能寫又能算》、古元的《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張曉非的《人興財旺》《識一千字》、江豐的《念書好》等,都是新年畫代表作。這些年畫表現當時的新生活風俗,設色鮮而不艷,有健康樸素之美。這些年畫投放市場后,深受百姓歡迎,經常一售而空。
此外,延安時期的漫畫創作也非常活躍,張仃、華君武、張諤、蔡若虹等人的作品,針砭時弊,影響頗大。圖文敘事結合的連環畫創作,也受到空前重視,如彥涵的《狼牙山五壯士》、力群的《模范鄉村教師劉寶堂》、古元的《新舊光景》等,當時廣為傳閱。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為了人民。延安美術是一本“大書”,是藝術之書,也是思想之書。延安美術改寫了中國美術的傳統,開啟了美術為人民服務的新時代。美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參與推動了實際的社會變革,美術工作者與群眾結合,將自己的藝術創作融匯于革命斗爭、社會改造的事業中,美術工作者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思想感情和立場的轉變,從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了主觀世界。延安美術在民族化和大眾化方面的成功探索,為解決困擾中國美術“古今中西”如何選擇的難題,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探索出一條從民族、民間通往現代的藝術新生之路——這道路從延安走向新中國,一直走向未來。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作家們紛紛表示,通過本次采風活動,將文學觸角伸展到基層生活最深處,汲取了創作營養,開闊了創作思路,激發了創作熱情,要...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藝術創作之泉要長流不息,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會議有一大“亮點”:...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報道:近日,市文聯在嘉魚縣舉行光年城堡文藝創作基地暨咸寧市文藝家工作室掛牌儀式。...
既做文化“碼頭”,又做文化“源頭”——上海把14臺優秀新創劇目“請進家門”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10月24日晚,隨著序曲《好大...
近年來,我市作家協會會員和文學愛好者創作熱情高漲,創作發表的作品數量大幅增長,質量不斷提升,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大好局面...
咸寧網訊通訊員周益民報道:近日,咸安區作協召開文學創作座談會,進一步了解近年來全區文學創作現狀,布置下一步創作任務,促...
我驅車離開居住著黃庭堅后裔的靈官橋古村,對白云山更多了一份神秘的敬意,隱居修道的張良,退隱避戰的孔賞荷,幽居創作的孔新,這...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近日,市書法家協會的成員們,集體創作20米“勇斗疫魔,大愛無疆”書法長卷,表達對云南...
程序設計項目具體分為創意程序設計和趣味編程專項兩個小項目,是使用各類程序設計語言,創作完成軟件作品,需實現某些特定功...
網絡劇《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等憑借精良制作成為爆款,網絡綜藝《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等以輕松、活潑、娛樂性強而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