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小巷
老街 老屋 老人
穿越時光的針線
早點攤上的原味生活
青蔥歲月
石板“剪”影
老街上的時尚風景
石板街上的老貨郎
漸遠的童趣
撐一把小雨傘,行走在青石板的小巷中,聆聽嘀嗒的雨聲……這是不少文人描繪的詩畫般的意境。
8月4日,我們走進了赤壁市新店鎮石板街……
正是夏日的豪雨之后,一條悠長靜謐的小巷里,兩旁都是青磚黛瓦的古建筑,成千上萬塊麻青石鑲砌成的小路,在天光水色中,閃放著寶藍色的光彩,讓人驚艷,讓人震撼。
鎮黨委書記劉新洲介紹,這條石板街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600多年的歷史,是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幾經戰火,石板街現存900多米,共有3條街道,呈T字形狀排列。因處潘河下游,羊樓洞的茶葉、附近山區的土特產,都在這里聚集中轉,新店因此有“赤壁的漢正街”之稱。
舊時的繁華仍留印至今。隨便走進一處宅院,都能在濃重的濕氣中嗅到深長的歷史氣息,雕花窗欞、紅木桌椅和青花瓷器上幽幽的釉面,隱隱透出了前世的熱鬧和繁華光澤。一些幾近失傳的老手藝在這里得到了傳承:鐵匠鋪里,爐火正旺;竹編房里,片片黃竹在篾匠手中上下起舞翻飛……
沿街數百個鋪面,賣服裝的、做窗簾的、理發、診所……應有盡有。68歲的張文斌老人守著三層改修的小樓和兩個鋪面,賣點日雜用品維持生活。兒子媳婦都在外工作,想讓他去城里生活,但他一再拒絕。“住了幾十年,習慣了這里。街坊鄰居說說笑笑,日子很快過去了。”老人笑著說。
透過一扇扇斑駁的木門,能充分感受到這里生活的安逸祥和,悠閑自在。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一邊包餃子,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里的奧運比賽;一位年輕的母親守著睡在竹床上的嬰兒,手中的蒲扇輕輕搖動;打著麻將、玩著“個子”的人群,笑聲朗朗。
還在意猶未盡中,走到了石板街的盡頭。眼前卻一片豁然開朗,只見清凌凌的潘河水掃街腳而過,天光云影,清波微漾,恍如水墨佳作。岸邊一溜洗衣石,時有三兩村婦就河洗滌。聽說過去河邊曾有500多米的吊腳樓,都被日本人給燒掉了,如今尋不到點滴蹤跡,真是可惜!
新店鎮的石板街就像一扇窗,里里外外都是風景,在不變的輪廓內,流淌的是社會的變遷和我們心境的轉換,不論是懷舊,還是撫今,走過這條街,風景總是感覺異樣的特別,需要我們去細細回味和感悟。在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里,石板街無疑是我們摒棄浮躁、鬧中取靜的一劑良方。
走進新店石板街,真爽!
600多年來,受自然、經濟發展和人為破壞等諸多因素影響,新店明清石板街風貌受到很大破壞。采訪中記者感到,一些古老文化的意味,在歲月中正一點點淡化。
再不做點什么,這座銘刻著祖先驕傲的古街,怕是與其他地方無異了。
保護和開發新店鎮石板街,迫在眉睫。
新店石板街的數百處古民宅中,存有大量石墩、石柱、石門坎、木雕花格門窗、雕花香案、亮井(天窗)等,文物存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著不容忽視的歷史價值。
從地理上講,新店石板街位于潘河中段岸邊,與湖南省臨湘市坦渡鄉隔河相望,是新店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赤壁市區30公里,交通條件優越。
石板街附近古跡頗多,近處有建于明清時期的清真寺、石拱橋及與之相距2公里的蒲首山、望夫山、東周古墓群和春秋戰國新店土城遺址,遠一點的有羊樓洞明清石板街,兩者若能一道開發,應該具有良好的旅游觀光前景。
我們相信,如果能引起足夠重視,加強保護,積極開發,古老的新店石板街一定會有另外一番風情。
圖/張大樂 向東寧 陳紅菊 夏正鋒 聞期駿 文/饒敏 特約記者 彭志剛 通訊員 童金健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大屋雷祭月(組圖)
下一篇:
沙店梯田無窮碧 層層疊疊似天梯(組圖)
每天,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身影:在車水馬龍的街頭裝運電器;在高樓林立的小區樓梯間,背著大箱子艱難上樓。他們,就是普普...
嘉魚大禾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針對棚內溫度過高的問題,通過濕簾風機形成對流就可快速降溫;針對棚內濕度不夠,通過濕簾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