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文藝作品 >> 散文 >> 正文

【朱封金美文】印象徐州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3-11-16 09:24

????

????自兩千多年前劉邦、項羽的楚漢相爭以來,直至新中國的誕生,徐州是一個繞不開的名詞。一部徐州發展史,幾乎就是整個中國歷史的縮影。

金秋時節,我們一行隨中報協組織的“百家媒體看徐州”采風活動走進這座歷史名城,兩三天的行程里,或許是主辦者有意為之,我們沒有參觀徐州博物館,不去獅子山觀看漢兵馬俑,也沒有瞻仰淮海戰役烈士陵園等,這些地方很容易讓人重拾刀光劍影、血腥彌漫的記憶。客隨主便,來到徐州,主人似乎有意讓我等感受一個不一樣的徐州。

不一樣的徐州從一場大型湖島實景劇《彭城風華》的演出開始。

這是一出再現蘇東坡當年治理徐州的情景劇。劇情無時不刻在提示我們,徐州在中國歷史上不僅僅只有兵戈和戰爭,在文學史上也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古就有一文一武,文武相得益彰之說,對人也好,對事也罷,莫不如此。剛毅勇武的徐州需要文學的修飾,厚重少文是我對徐州定型的看法,要改變這種固定的印象,就得有一位文學成就和歷史地位配得上威武徐州的人來補齊徐州文學藝術的短板。大文豪蘇東坡足可以擔當此任。

《彭城風華》講述的就是蘇東坡任徐州知州的那段歷史故事。

演出場地選在了5A級景區云龍湖風景名勝區內。相比白天而言,夜晚的云龍湖更加絢麗多彩,潔凈的湖水閃爍著天上的星星,岸邊高樓的霓虹燈隨微波蕩漾。進入景區大門右拐便是實景劇的第一舞臺。說是舞臺,其實就是一個小型廣場,白天供小攤小販做生意,晚上當作演出場地用。

演出在現場的燈光秀和鑼鼓聲中拉開了序幕,此時,音樂響起,我們觀眾和穿著千年前宋朝服飾的徐州“士紳百姓”一起,站在城樓前,以其特有的方式迎接知州“蘇東坡”,不愧是大文豪,出場方式果然與眾不同,高聲一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如此一番慷慨激昂的就職演說打動了現場人士,舞臺上的演員跳起了歡樂的舞蹈,歡迎“蘇知州”的儀式結束,演出場地便轉換到了云龍湖中。

我們乘坐三艘改裝成影院模式的大船行駛在寬闊的湖面上,略帶涼意的湖風迎面吹來,波濤輕輕拍打著船底,泛起的白色浪花向兩邊伸展,“蘇東坡”改乘一葉小舟,伴著我們的大船,站在船頭,手拿書卷,迎著風浪高聲吟誦自己的詩詞作品。小船在起起伏伏的波浪里一路前行,最后登上了建在湖中小島上的舞臺。

此時,一輪明月從云龍山緩緩升起,云龍湖波濤泛浪,云龍山及環湖建筑在清澈的波浪里搖曳,泛起的波瀾映射著湖中大堤兩旁金黃的樹葉,山頂的放鶴亭鮮艷奪目,山腰的蘇公塔金碧輝煌。

湖風變得大了起來,將舞臺上的旗幟朝一個方向吹拂,兩邊的青山、欄桿、石橋等參照物,燈光的變幻下有規律地搖擺,柳堤邊,拱橋上,幾十位少女一字排開,撐著紅傘翩翩起舞,連同舞臺上載歌載舞的演員一道,既是迎接到任的“蘇知州”,抑或歡迎我們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客人。

舞臺借景造景依島而建,劇情用當代藝術語言,描述了蘇東坡和一大批跟隨而至的文人士子當年在徐州興辦教育、收授學生、治水冶鐵的知州那段經歷。

演出的高潮部分是“蘇東坡”率領徐州士民抗擊洪水保衛家鄉的那一幕,劇情用聲、光、電等模擬形式來烘托和渲染,并用藝術夸張的表演手法將洪水的兇猛、百姓的哀嚎、城墻的危岌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個緊急時刻,知州“蘇東坡”沒有退縮,他同全城百姓一道,筑大堤、固城墻、建黃樓,以血肉之軀保住了百姓家園,防住了肆虐洪水。

治水的功績讓“蘇東坡”受到了全城百姓的愛戴,洪水過后,他對治理徐州有了一個宏大的藍圖,然而,皇帝圣旨下達,來不及實現治徐理想的“蘇東坡”調離徐州。最后,演出在徐州百姓的依依惜別聲中,以“蘇知州”再乘孤舟,高誦一曲《江城子?別徐州》遠離彭城而落下帷幕。

一個小時的演出讓我等意猶未盡,在返回途中,駕船的船夫兼職起了導游,他如數家珍般講起了蘇東坡在徐州的民間傳說。他指著云龍山說,蘇東坡曾多次偕友游覽云龍山,其中一次因醉酒,躺在了黃茅崗的一塊巨石上,醒后賦詩一首,于是,在黃茅崗留下了醉石亭一景,后世不少文人墨客來醉石亭憑吊,留下三十多處摩崖石刻。正說著,船中的喇叭響起了千年后“蘇東坡”的夢境問答,問起了摩崖石刻上的那些詩詞作者近況,一位學生口音回答著他的未解之惑。

演出似乎還未結束,船行至蘇公塔處,夢境的“蘇東坡”又問起了蘇公塔的今昔。千年后的徐州變得讓蘇東坡陌生了,不知今昔是何年的他又問起黃樓、放鶴亭、蘇堤……,童聲一一作答。

徐州的發展和變化就這樣在“蘇東坡”與童聲的一問一答中躍然呈現。

演出讓我感受到了徐州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徐州的詩文和斯文絲毫不亞于她的勇武和剛毅。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來徐州的人對徐州的印象和感受可能不會一樣,但感受“變”是共同的。至少在我心中,一出《彭城風華》讓我感受到了曾經兵戈四起、硝煙彌漫、炮火隆隆的徐州經過文學藝術的熏陶,已經變得文質彬彬、雋秀柔美了起來。

然而,現實的美、真實的美是無論如何也演不出來的。

兩三天的采訪,無論是出租車司機、晨煉的市民,還是環衛工人,無一不對家鄉徐州的變化表達出了由衷的贊美。當然,最讓人驚嘆的是對潘安湖濕地公園的改造。

很難想象,十年前,那里曾經是徐礦集團采煤留下的塌陷區,荒草叢生,水坑遍地,住在這里的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是徐州產生“灰”城之源。可如今再來看看此地,幾乎是一夜間,一個美麗的濕地公園拔地而起,采煤塌陷地秒變城市花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潘安湖旅游區應運而生。

大巴行駛在潘安湖沿岸的叢林里,金秋的潘安湖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在經過春夏兩季碧綠的襯托后,此時的潘安湖里大小湖泊被金黃、淺綠和橘紅等斑瀾色彩分割開來,蔚藍的天空飄浮著幾朵白云,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滿載游客的游船悠閑航行,白鷺、天鵝等一些不知名的飛鳥在水面、蘆葦中飛舞跳躍。一幅精美的油畫就這樣情不自覺地印入眼簾,躲也躲不開。

景區大門口,正在開展研學活動的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依次有序地從大巴下來進入景區。湖中的小島,亭臺樓閣忽隱忽現,三五成群的游人漫步于綠樹掩映的大堤上,休憩于軒榭廊舫之間。置身于潘安湖的美景,要不是導游對潘安湖往昔的介紹,誰還記得此處十年前的滄桑和破敗啊。

潘安湖,正是徐州從“一城煤灰半城土”之城蛻變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最好注解。

蘇東坡曾有把西湖比作西施一說,如果把如今的徐州比作一位青春靚麗的少女的話,那云龍湖和潘安湖就是她兩只水汪汪的眼睛,深邃、明澈,既柔情如水,又熱情似火,既清新自然,又溫馨浪漫,既讓人怦然心動,又令人心馳神往。

從徐州回來,我又重溫了一遍《永遇樂?徐州夜夢覺》《黃樓致語口號》《九日黃樓作》《登云龍山》《江城子?別徐州》等篇著,然后狗尾續貂,學著寫了一篇《印象徐州》拙文,記下此番徐州行之感受。

(作者:朱封金,咸寧新聞網總編輯,咸寧市文聯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咸寧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作者:朱封金

編輯:zhufengjin

上一篇: 【美文】雨打桂花
下一篇: 想起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u id="mkfrf"></u>

          <p id="mkf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