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忠義傳一·許逵》:“縣初無城,督民版築,不逾月,城成。”這里“版築”是指用兩版相夾,填泥其中,以杵搗實成墻。現泛指土木營造之事,亦借指土木工匠。
冬日的周末,隨好友小冷等人作客石城。一路沿著溪流賞景,雞鴨游戲于冬閑田,狗吠于農家前庭后院,白蘿卜、紅蘿卜、胡蘿卜、大白菜、小白菜、上海青等蔬菜一畦一畦生機勃勃,新房老屋一排一排錯落有致,前坪后山的柚子桔黃、橘子橙紅,道是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卻是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在一處菜地前,“土著”小周考問大家的農業知識,美女小吳、小燕答非所問。帥哥小冷說:“既不是韭菜,也不是小蔥,是藠頭。”漫無目的地跨過溝渠,繞過池塘,順著一條羊腸小道蜿蜒展轉,大伙聊天敘舊,識菜打趣,拍照留念,興致勃勃,其樂融融。
一不小心,鉆進一個村落,一個小祠堂引起了男士們的注意,祠堂邊的一個院子讓女士們羨慕不己,院門的上方有“版築院”三個字。大伙你一言,我一語,卻不能判別是哪位書法家龍飛鳳舞,也不知道中間那個字的準確讀音。一位鶴發童顏的傅姓老者走出小院,大方地帶我們進院參觀。
小院不小。院門口馬褂木黃葉凋零,柏樹卻郁郁蔥蔥。院外樟樹環繞,院內果樹花卉蔬菜各有些許。兩棵枇杷花蕾孕育,預示著來年必然是果實累累。兩棵李樹雖然是無葉禿枝的冬態,也能猜想它夏天葉綠果紅的景光。花圃的走道有石頭拼寫的“天道酬勤”四個大字,走道旁的指甲花依然綻放,月季花只有最上頭的那朵昂然紅艷。菜園里時令蔬菜綠意盎然,菜園兩側各有一大一小兩個水塘,大塘有魚,塘水供澆灌,小塘是鴨鵝的好去處。果、花、菜和小樓相映相傍。
小樓不小。一樓進門左邊是傅老親筆書寫的“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無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這是毛澤東出門求學時在其父親賬本上題的詩詞。二樓客廳右邊有一組報夾,《咸寧日報》赫然映入眼簾,小周興奮地拿起來查看日期。二樓陽臺上有老兩口用苞茅花綁扎的掃帚,三樓的露臺還有老兩口晾曬的紅薯片。
下樓時,我們探訪了有鐵鍋土灶的廚房和柴垛整齊的柴房,一堆紫紅色扁豆勾起了我的孩提記憶。我問:“還有沒有扁豆?”傅老說:“有,有,多著呢,我帶你們去摘。”來到樓后,兩棵扁豆緣著院墻匍匐伸展,直至攀上一棵高樹,樹巔上紫花成串,扁豆垂垂。小吳粲然拍下了我們采摘扁豆、拔蘿卜的視頻。
在院子里、在返程的小路上,年逾古稀的傅老和我們聊版築、聊書法、聊種植養殖、聊基層干部、聊社風民風。博學健談的傅老饋贈我們的不僅是扁豆、蘿卜,還有土木營造,更寶貴的是天道酬勤的土木工匠精神。
(作者:柯建斌)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