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吳橋雜技大世界,有一個節目值得一看,那就是前往“鬼手居”劇場,觀看號稱“天下第一快手”王保和表演的“三仙歸洞”。
“鬼手居”在吳橋雜技大世界里面,但進“鬼手居”還得另付費。劇場外墻上,“鬼手居”三個字再配上王保和那張經過抽象處理的巨大宣傳畫,總有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進入“鬼手居”,大門里呈現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屏風,屏風上寫有王保和各種事跡、演出介紹和獲得的各所有榮譽,兩邊的墻上掛滿了他和領導人的合影。
綽號“鬼手”的王保和年過七十,表演的道具一張桌、一根筷、兩只碗和三個絨球,僅此而已。說他快,是你的眼睛無論如何也沒有他的手快,他把兩個球分別放進兩個小碗,一個捏在手中,讓大家猜兩個碗里各有幾個球,不管大家怎么猜,揭開小碗后數目總是不對。以至于央視曾拿著五臺高倍速攝像機從不同方位拍,然后慢鏡頭播放,也未能發現這其中的奧妙。1999年赴香港演出期間,王保和出神入化的表演讓特首董建華贊嘆不已,手書“鬼手”來形容他的絕技。“鬼手”王保和就這樣叫開了。
“鬼手”的表演的算是一種魔術,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魔術,因產于吳橋這個雜技之鄉,人們便把這種魔術稱之為“雜技魔術”。我們去的時候是初夏時節,王保和穿著他那件表演時常穿的黑色短袖杉,白色長褲,黝黑而又滄桑臉上顯得精神十足,稀疏的長發披在了肩上,藝術大師的派頭。左手放在桌上,右手在桌子上撐著一根特制的筷子,挺直坐在桌前,一看就知道是習武之人。我們這些觀眾就圍坐在他周圍。
表演之前,“鬼手”向我們宣布了一條紀律,不準拍照,不準攝像,不準中途接聽電話,演出結束可以跟他合影,但要交合影費。我們一一照辦。
表演開始了,他先將兩只空碗蓋在桌上,并各蓋住一個球,只見他左手拿著一個球,對著其中一只碗,說了一句“進去”,球就這樣很奇怪地進到碗里去了。我揉揉眼睛,請他把剛才的表演再來一次,他就重來一遍,我還是沒發現這球是怎么進去的。奇怪的是,他對著一只碗喊“進去”時,停下來問我們進了哪只碗。我們經過商量后,一致指著那只他對著的碗喊“右邊這只”,只見他不慌不忙,右手拿著筷子,往左碗一劃,喊著“過來”,再把碗翻開,三個球便到了左碗。第三遍他將兩只碗分別蓋住一個球,拿著一個球又對著一只碗喊“進去”,再問我們進了哪只碗。我們觀眾分兩派,一派指左碗,一派指右碗,只見他不慌不忙把碗翻過來,結果都是空的,而三個球回到了他手上。為了打消我們的懷疑,他干脆不用絨球,改從觀眾席中選三個礦水瓶蓋代替絨球,并撤掉桌子放在地上表演,結果依然一樣。
還有更神奇的,他居然說可以將球放進別人捏緊的拳頭里去,我身后的一個小伙子第一個沖了下去,他伸出手,將拳頭捏得緊緊的,伸到了“鬼手”跟前,只見“鬼手”快速地握著對方的手喊了一聲“進去”,再搖晃兩下,小伙子打開手,觀眾們一陣哄笑。小伙子紅著臉,不好意思地將球還給了“鬼手”。
最后,在我們的一致要求下,“鬼手”將他的快手用慢動作分解出來,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沒看明白,不過,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們明白他快手的原因:“千萬不要讓我的手碰到碗,否則你就輸定了”,于是,我們自己把空碗蓋好,讓他拿著球,規定他對著一只碗喊“進去”時也不準碰碗,于是他就笑著說:“我又不是神仙,這當然進不去啦”,他打開手,球果然還在手上。可我至今也弄不明白,即使讓他碰碗,那也只是短暫的一瞬間,甚至短暫到不到十分之一秒,球是怎么進去的呢?!
表演之前,我還跟他進行過短暫的交流,六十多年的江湖生涯練就了“鬼手”一付巧舌如簧的嘴皮子功夫,是那種很會煽情,很會提振精神的人。像這樣的節目一般人表演也就兩三分鐘時間,而他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以將節目演到半個小時以上,甚至可以將這個“三仙歸洞”的節目聯系到戒賭、戒毒、勵志上去。最后,觀眾在一種輕松愉快、忍俊不禁的氛圍中結束表演。
“鬼手”王保和還有一個神功——縮骨功,一件兩三歲小孩穿的衣衫,他運兩下氣,身體縮小,再運幾下氣,身體繼續變小,直到小褂子穿上了身……因他早已聲明,由于年逾七十,不再表演這種功夫,只能從電視中觀看這種表演,我們無此眼福,抱憾而歸。
(作者:朱封金,湖北咸寧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咸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主任,主任編輯)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