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歡 特約記者 胡劍芳 通訊員 李艷 方嬌
文藝匯演、贈書、送春聯……1月11日,“哲人故里沐春風”老區鄉村行活動在咸安區馬橋鎮錢莊村開展,近千村民在家門口樂享精神文化“大餐”。
活動在鄉村鑼鼓隊熱烈的鼓點聲中拉開序幕,區朗誦家協會帶來組詩《保衛上海》《戰地服務隊隊歌》《錢亦石挽歌》等,姐樂吔藝術團表演民俗歌舞小調《燈哪燈》,老兵樂隊獻上薩克斯《共和國不會忘記》、區旗袍協會表演《非洲鼓》等。
節目精彩紛呈,紅色文化氛圍濃厚,臺下喝彩不斷。
會場不遠處的一側,咸安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施康帶6名書法家潑墨揮毫,筆走龍蛇,激情為村民書寫400余副對聯。
錢莊村二組村民陳嫂,一大早就結隊與鄉親同往,拿到2副心儀對聯。“有爐火烤,有春聯拿,這活動辦得深入人心!”村民唐碧瓊樂呵呵地說。
活動由咸安區老區建設促進會聯合區文旅局、區文聯等單位組織開展,為紅色文化”送鄉村、送學校、送社區、送企業、送單位“五送系列活動之一。據悉,錢莊村是革命戰士錢亦石故居所在地——這座始建于清光緒五年(1879年),一進兩重連五的傳統式磚木結構樓房,200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2024年11月,咸安區委主要領導正式為修繕一新的錢亦石故居揭牌。
當天,許多村民、游客走進錢亦石故居瞻仰、學習,重溫革命精神。區文聯現場向馬橋鎮贈送文學書籍200余冊。
“咸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資源,孕育了錢亦石、錢瑛、何功偉等革命先驅。今后,我們還將持續開展活動,走進更多紅色故里,發揚老區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助力鄉村振興。”區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李治文介紹。
馬橋鎮鎮長李想介紹,作為咸安區第一位共產黨員錢亦石的故鄉,馬橋這片土地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也承載著諸多紅色記憶。該鎮將結合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和城鄉建設實際,用好錢亦石故居紅色資源,把紅色鄉村旅游帶動起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通城縣內沖瑤族村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文旅融合助發展
下一篇:
湖科翰墨飄香重傳承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