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金潛
|
8月11日晚,“杜鵑花開 原生悠揚”七夕水上女兒會·湖北經典民歌展演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貢水河上火熱開唱。來自咸安的山歌《燈哪燈》精彩亮相,為現場觀眾和游客帶來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視聽盛宴。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宣恩縣委、宣恩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邀請了來自湖南湘西、湖北鄂州等13個縣市的近100名優秀民歌歌手,歌聲悠揚,以歌傳情,以歌相會,演繹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民歌盛宴。
演出分為“水上宣恩·趕場對歌”“浪漫宣恩·一路生花”和“尾聲·天上人間”三個篇章。在第二個篇章中,山歌《燈哪燈》將咸安的風土人情跨越山水,帶到了貢水河畔,用桂鄉獨具特色的民間風格唱響了不一樣的浪漫之旅,呈現出撼人心魄的藝術力量。
“唱歌唱到嘛燈哪燈,咿呀呵嚯,街心來呀咿呀呵嚯……”《燈哪燈》來源于咸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咸安山歌”,是由咸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區群眾藝術館組織專家到大幕鄉泉山口一帶進行采風創作的山歌作品,表演人員由文藝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農民傳承人組成,極具鄂南民間文藝特色。
我市是“中國漢族民間敘事長歌之鄉”,自清末民初以來,在咸安區大幕鄉一帶流傳著“打花鞭”的民間燈歌藝術形式。《燈哪燈》在對大幕鄉一帶民歌進行采風的基礎上,對《打花鞭》原有音樂元素、表演形式進行整理改編,將咸安山歌、民間燈歌與傳統民俗舞蹈相結合,唱詞引用民間流傳的歷史典故予以重新填詞,內容詼諧風趣,語言風趣逗人,既保留了特有的淳樸民風,又賦予濃濃的生活氣息。
該作品曾登上《荊楚同春——2023湖北衛視春節特別節目》進行展播,并參加了2023年中國原生民歌節表演,繼咸安山歌《姐樂吔》之后再一次代表湖北省在全國舞臺上展現咸安山歌風采。
走向不同的舞臺,成就更多的美好。從鄂南的山間一隅走向全國,進而在全省成為一張代表咸安民間文藝的閃亮名片,《燈哪燈》唱響了咸安山歌的無窮魅力。
“節目的成功展演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民俗作品的傳播力度,加強了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在家鄉這片土地上,還有更多文化寶藏等待我們的發掘。”區群藝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館將繼續深耕咸安文化沃土,在潛心耕耘中磨礪文藝精品,為咸安的壯美時代畫卷不斷增光添彩。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青少年宮舉辦高校專題實踐活動
下一篇:
咸安區浮山街道舉辦讀書分享活動
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社靜、吳玖山報道:為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文化生活,2014年12月30日,區城鄉管理執法局舉辦了茶話會暨迎...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胡劍芳、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志茹、葛建偉、周亞欽報道:“著力依托文化生態優勢,突破性發展特色旅游業。...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葛建偉 特約記者 胡劍芳 通訊員 金志兵 劉波)舞臺上,抬花轎、采蓮船、旗袍秀等民俗表演,精...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金志兵報道:18日上午,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文波率隊調研咸安旅游景點景區建設。 調研組...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通訊員黃念報道:“我這8畝菜能及時脫手,并賣個好價錢,多虧‘科教星...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文景、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報道:6日,大幕鄉西山下村2000畝茶葉基地里,百余村民正在地里勞作。 ...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阮莉、竇愛枝報道:20日,咸安經濟開發區內,洪盛模具二期、協宏智能家...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文景、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報道:6日,大幕鄉西山下村2000畝茶葉基地里,百余村民正在地里勞作。 ...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阮莉、竇愛枝報道:20日,咸安經濟開發區內,洪盛模具二期、協宏智能家...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通訊員黃念報道:“我這8畝菜能及時脫手,并賣個好價錢,多虧‘科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