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特約記者 胡劍芳
|
提起詩歌這種文學形式,大家再熟悉不過。近年來,我市詩歌學會的成員們扎根泥土,在家鄉文化底蘊的熏陶下,創作出了一批集文采和氣韻于一體的詩歌,展現咸寧生態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
以詩為媒譜寫新篇
2月18日,咸寧市詩歌學會茶話會在咸安區水榭花都召開,近3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詩歌愛好者參會。
會議總結了2022年度亮點工作,對2023年工作進行了部署。市詩歌學會會長梁詩頤表示在今后一年里,將進一步培訓傳幫帶,發展青年加入詩歌學會,為學會注入新鮮血液;多組織采風活動,溝通感情,提高寫作能力;辦好詩刊,多向上級詩刊和主流媒體副刊推薦會員稿件,提升咸寧的知名度、美譽度。
“茶品詩歌喜氣鮮,聲情并茂璧珠聯。一年四序春為首,運策同襄鑄錦篇?!绷涸婎U即興開場作古體詩;“風蕭蕭,蘆花飛。細雨纏綿水落梅……”詩歌愛好者、咸寧職院王素琴吟誦詩作《舞墨蘆花》;“生怕河枯涸了,曬干我的鄉愁;生怕我用石頭和瓦片,打出的水漂被炸開的裂縫風化了;走在河邊,那一條被村莊紡出的玉線,也縫合不好我的憂愁?!眳^稅務局楊華也傾情吟頌了自由詩《河流》;“春去尋蘭鶯語脆,夏來戲水鯉波長。常年身在畫圖里,勝地原來是故鄉?!笔性姼鑵f會副會長、咸寧職業教育集團教師劉泉水的詩傳遞了難舍的鄉愁,鄉音鄉情。
詩人們吟誦的一首首即興詩,亦或曾經的舊作,在寫景寫實寫生活中,贊美身邊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清新脫俗,真情動人,將詩歌茶話會活動推向高潮。
“人生自有詩意,酸甜苦辣入詩。今天的活動讓我學到了寫詩的章法,很受益?!眮碜韵虒幣碜娓N幕糜斡邢薰镜脑姼钀酆谜呤酚琅笳f,以后將多參加類似活動,多動腦,勤練筆,爭取提高詩詞寫作水平。
梁詩頤介紹,學會今年將進一步通過培訓傳幫帶,并多多挖掘青年詩歌人才加入詩歌學會,為學會注入新鮮血液;多組織采風活動,溝通感情、提高寫作能力;辦好詩刊的同時,多向上級詩刊和主流媒體副刊推薦會員稿件,用優美的文學作品來提升咸寧的知名度、美譽度。
孜孜不倦潛心鉆研
為了鉆研詩詞,市詩歌學會的會員們經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在詩詞創作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尋和思索。
楊華是咸安稅務干部,也是咸寧市詩歌學會理事、《鄉土作家》副主編,她的作品涉獵散文、小小說、詩歌、報告文學、新聞報道,廣泛發表于《中國稅務報》《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長江文藝》《咸寧日報》《云上咸安》等。
楊華從小喜歡看書,同古往今來的許多人一樣,小時候,楊華的文學興趣是從學習唐詩宋詞開始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質匱乏,并沒有太多課外書,楊華就一個字一個字咀嚼著語文教材,生怕錯過了一個詞匯。工作后,楊華把渴望的目光深深投進書海里,忘我汲取,想在經史子集中追尋文學的源頭,在中外名著中尋求精神的活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開始,楊華陸續有作品發表,手里的文字終于變成了 “鉛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人生自有詩意,酸甜苦辣入詩。市詩歌學會會長梁詩頤則笑面人生磨難,把逆境當成豐富的詩意和人生閱歷凝聚于筆端。
梁詩頤年少時天資聰穎,喜歡舞文弄墨,語文成績極為突出。為引梁詩頤走上寫詩道路,清末秀才老祖父梁儒量教育心思獨特,經常教他背唐詩宋詞。“你教一首詩,我就抓一碗泥鰍給你吃?!痹谧娓概囵B下,梁詩頤從5歲開始讀詩賦詩,“一碗泥鰍一首詩”的雅名就在鄉親們口中傳開了。
從農村走出來的梁詩頤,當過工人下過崗,但樂觀豁達的性格及對詩詞的鐘愛,讓他邁過一道又一道帶淚的坎兒,寫出的詩詞聯賦在全國頗有名氣,且詩志昂揚,才思敏捷,一分鐘內可賦詩作對,效績顯著。
梁詩頤那些帶著泥土芬芳的詩詞,曾一度引領著咸寧青年追詩夢想,隨著他的文學作品《泥土集》等10余部作品問世,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咸寧各大中小學掀起一股學詩寫詩熱潮。
詩歌藝術遍地開花
2017年11月19日,咸寧市詩歌學會在咸安成立,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110余名會員代表出席了儀式。市文聯、市作協、省楹聯學會等單位負責人現場寄語。
咸寧市詩歌學會的成立,豐富了咸寧人民的精神生活,給詩歌愛好者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對促進詩群崛起,推動咸寧文學事業的繁榮拓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日前,由咸寧市詩歌學會主辦的專題采風活動在咸安馬橋花海舉行。大家邊巡觀景點,邊即興賦詩,真可謂仙境迷人,情趣橫生。
學會成員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間有企事業單位職工,有在城區工作的個體戶,有村醫,有手工業者,有文藝愛好者,也有退休老師和村干部,他們年齡涵蓋老中青三代。他們寫人生、寫世界,接地氣,有新意,深受廣大詩歌讀者歡迎。
市詩歌學會的成員們熱心傳統詩詞教學,傳遞正能量,也促進了詩歌這一藝術在我市結出碩果。
在創建之初,學會就積極組織或受邀,在不少文藝組織或文化單位開展詩歌講座、讀書分享會等,宣傳詩歌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詩歌愛好者好評。
書能明智悟道,詩能怡養性情。這些年來,市詩歌學會的成員們在詩書畫創作中修身養性,用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影響、教育子孫后代,促進了家庭和諧;通過自己的藝術才情,服務基層社區、村組里的鑼鼓隊、廣場舞隊,為他們創編節目,促進了村風、民風的改變。
在我市文化部門和市詩歌學會的帶動和影響下,一大批“半路出家”的詩歌愛好者加入了詩歌學會,積極參加各縣市區、咸寧市詩歌學會組織的培訓和各種活動,創作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相關的詩歌社團也越辦越紅火。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赤壁特色文藝精彩上演
下一篇:
嘉魚縣高鐵嶺鎮農家書屋書飄香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昨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濟民帶領市直機關部門負責人調研香泉映月項目建設情況。 ...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周陽 通訊員彭禹希 徐剛)2月12日,市博物館“賀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將重磅推出《銀宴——奧地利施瓦...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聞期駿、通訊員祝振容報道:12日,郵儲銀行咸寧分行根據市銀監局工作部署,制訂下發“信貸行為審慎年”活...
置身北緯三十度,臨空鳥瞰,咸寧是一塊璀璨的明珠;站在幕阜山之巔,居高遠眺,咸寧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走近咸寧,綠色相...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聞期駿、通訊員孔祥軼、柴倩報道:6月30日,“湖北人游新疆博州”(咸寧)旅游推介會在我市舉行,新疆...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 賈真、通訊員 李艷梅報道:7日,市政府召開“中醫藥健康養老模式介紹與探討”座談會,商討智慧養...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 柯常智報道:12日,2017年度全省262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公示期滿,咸寧市11個村正式被確定為試點...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 江世棟報道:25日至26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永昌率浙商考察團來咸...
本網訊 記者聞期駿、通訊員趙海波報道:昨日,我市召開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會議,部署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確保實現2018...
本網訊記者朱哲、通訊員潘勇報道:昨日,我市召開全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推動促進高校畢業生...